在宋代消暑吃冰鎮水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宋朝之前,遠離嶺南的人想吃荔枝并不容易,唐朝時楊貴妃要吃一次荔枝,還得依靠行政系統的力量調運,但到了宋代,荔枝已是市場上的尋常商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過,在宋朝之前,遠離嶺南的人想吃荔枝并不容易,唐朝時楊貴妃要吃一次荔枝,還得依靠行政系統的力量調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到了宋代,荔枝已是市場上的尋常商品,甚至西夏、日本、大食等國家也能吃到產自中國南方的荔枝。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在宋代吃冰鎮水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市場上的水果
曉市眾果集,枇杷盛滿箱。梅施一點赤,杏染十分黃。
青李不待暑,木瓜寧論霜。年華緣底事,亦趁販夫忙。
——這是宋人項安世寫的一首詩,詩的題目叫二十八日行香即事》,詩的內容我很喜歡,讓我們看到了宋朝水果市場每天早晨裝運水果的繁忙景象。
在宋代開封、杭州這樣的大都城,水果市場就更繁華了?!稏|京夢華錄》載,市井中“有托小盤賣干果子,乃旋炒銀杏、栗子、河北鵝梨、梨條、梨干、梨肉、膠棗、棗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大概是切成片的蘋果)、烏李、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棲梨、鎮府濁梨、河陰石榴、河陽查子、查條、沙苑榅桲、回馬孛萄、西川乳糖、獅子糖、霜蜂兒、橄欖、溫柑、綿棖金桔、龍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頭干、芭蕉干、人面子、馬覽子、榛子、榧子、蝦具之類”。
需要提醒的是,宋人的“果子”概念比今天我們所說的水果要略為寬泛一些,新鮮水果、水果制成的蜜餞、一部分干果,以及一些被我們列為蔬菜的藕片、木瓜等,都可以歸入果子類。
我們從仇英版《清明上河圖》(遼寧博物館藏)上的虹橋附近,也可以找到兩間果子店,一間的招牌寫著“各色細果”,另一間的招牌寫著“茶食果品”。這樣的水果店,在宋代的城市也是存在的,《夢粱錄》收錄的杭州名牌商店名單中,就有專營果子的“大瓦子水果子”、“錢家干果鋪”、“阮家京果鋪”。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上的水果店。
杭州市場常見的時鮮水果種類,據《西湖老人繁勝錄》的記錄,則有“羅浮橘、洞庭橘、花木瓜、余甘子、賞花甜、亢堰藕、青沙爛、陳公梨、乳柑、鵝梨、甘蔗、溫柑、橄欖、匾橘、香棖”,又有“方頂柿、鹽官棗、玉石榴、紅石梅、晚橙、紅柿、巧柿、綠柿、欖柿、雪梨、水晶葡萄、太原葡萄”。水果制成的酥蜜裹食、茶果仁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