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為何愛辦自媒體“實在有太多東西值得寫”
“心里常有一根弦,既然以公職身份寫文章,說話不能肆無忌憚,滿嘴臟話,尺度也不能太大。更不能占用上班時間,不然有人會說你不務正業,愛出風頭?!?/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斌
對于經營自媒體的公務員來說,工作期間紀律嚴明,沒有任何可能做自己的私事,他們要想更新微信公號,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圖為湖南省株洲市某公務員在更新自己的微博。
微信公號相當于“朋友圈的擴大版”,個人才華和思想可以充分展示,同時也考驗作者對于編輯、版式的審美能力,以及對于讀者閱讀體驗的把握能力。童偉宏說:“感謝自媒體時代,以前好多人不知道我,但現在懂我的人似乎多了。”
“心里常有一根弦,既然以公職身份寫文章,說話不能肆無忌憚,滿嘴臟話,尺度也不能太大。更不能占用上班時間,不然有人會說你不務正業,愛出風頭。”
“以前政府招商通常是開大會,邀請企業家參與座談,然后介紹投資項目。但用微信公眾號招商,不僅成本低,傳播快,而且策劃得好就能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說起開辦微信公眾號的好處,浙江省天臺縣某鄉干部鄭日立刻變得滔滔不絕。
自從兩年前鄭日開辦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很多政府想要做的事兒,靠他的自媒體就解決了。2015年5月4日,鄭日在個人微信公號上推出一個“花1000元可租民國洋房1年”的認租活動,文章的閱讀量很快破萬。當晚,微信里留的村旅游辦負責人的電話被打爆了,上千個人來咨詢。最后,這幢老洋房被一個杭州的投資商租下了。
根據2016年《微信數據化報告》顯示,自2012年7月微信公號上線以來,匯聚的公號數量超過1000萬個。在微信公號運營主體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個人,其中也有不少來自公務員群體。
公務員為什么想辦自媒體,他們喜歡寫什么內容,公務員身份對微信公號運營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以前好多人不知道我,現在懂我的人多了”
2014年4月鄭日創辦個人微信公號時,他本來只是想宣傳古村落,竟意外發現其中的旅游開發潛力。
第一次在微信上發布認租民國洋房大獲成功后,時隔7月,鄭日又如法炮制,在個人微信公號推出了一個“花1元認租老房子參與國內第一個發呆谷建設”的招商策劃,隨即引起了更多人關注,多家媒體也轉發報道。不到半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批、1300多名投資者前來參觀考察。
目前,一個投資達2000萬元的櫻花園項目已經落地,另一個投資3000萬元的高端民宿項目也基本談妥,村里五十多間老房子成功出租。“整個村子都被帶動了,以前村里人都要去外面打工,平時打打麻將,現在因為微信招商的成功,隨著一些建設項目的落地開展,每天有大量外地客商到來,村民辦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坐在家門口就有錢賺。”鄭日說。
與鄭日相比,王棟的自媒體辦得聲勢更大。在創辦了微信公眾號“CU檢說法”后,這位來自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的檢察官成為了法律圈的一位“網紅”,收獲了諸如“2015年全國十佳檢察自媒體”、“全國檢察機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