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老:如何用金融外交提升中國地位
“重資產”型金融外交,即實打實地對外投錢,借以達到金融以及非金融的目的?!爸刭Y產”型金融外交,耗資巨大;同時,風險巨大。一旦資金耗完,或者當地政府政權更迭,就停下來了。中國要重點拓展“輕資產”型金融外交。
責任編輯:戴志勇
“重資產”型金融外交,即實打實地對外投錢,借以達到金融以及非金融的目的。“重資產”型金融外交,耗資巨大;同時,風險巨大。一旦資金耗完,或者當地政府政權更迭,就停下來了。中國要重點拓展“輕資產”型金融外交。
本世紀頭10年,名副其實的“中國世紀”,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中國商品暢行無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更加依賴中國。
近5年來,美國依靠美元國際貨幣地位、零利率及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貶值、刺激股市以及實體經濟的韌性,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保持了頭號金融大國的地位。歐元區飽受數次債務危機的打擊,且內部各國危機程度深淺不一,仍然依靠量化寬松政策和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日本因較低的債務率和復雜的金融產品較少,免受危機的首波沖擊,并實施了極具擴張性的安倍經濟學貨幣政策,國際金融地位沒有下降。俄羅斯、巴西等資源國家經濟依靠中國需求,上了一個臺階,但后勁乏力,基本在走下坡路。
金融危機之后的較長一段時間,中國以全球經濟的拯救者面貌出現,支撐了全球的資源價格、奢侈品市場甚至全球的金融穩定,但現在正面臨經濟持續減速的巨大壓力。
總之,當今世界,隨著全球能源資源格局、貿易投資格局、產業結構格局的變遷,美國等發達國家重拾經濟金融壓倒性優勢,新興經濟體處于弱勢地位。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明顯增多。
金融力量早已成為大國外交中一種更加有效的武器。美國是世界經濟金融規則的主要制定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主導性國家,擁有全球最深厚的資本市場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元)。
過去,中國只是世界金融舞臺邊緣的沉默者,今天,中國已經立在世界金融舞臺的中央。近年,人民幣國際化、貨幣互換協定、自貿區、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外交戰略和舉措不斷推進。但總的來說,中國在金融外交領域仍是新手。
充分珍惜強金融實力的機會窗口
近年來中國金融實力顯著增強。例如,2015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33萬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日本;又如,按市值計算,四大國有銀行的全球排名都能進入前10;再如,以市值規模計,2015年中國A股市場市值52.13萬億元,已是日本的1.54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5.41萬億元,全球最大。
同時,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話語權也有了顯著提升,2010年4月25日,世界銀行通過了投票權改革方案,中國的投票權由2.77%提高到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015年12月1日,IMF批準人民幣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2016年1月27日,IMF份額改革正式生效,中國份額占比從3.996%升至6.394%,排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這些實力使得中國已有條件利用金融手段來維護國家利益,運用金融外交提升大國地位的時機趨向成熟。
同時,中國金融市場多元化程度和深度不足,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尚未成型;金融機構產權多元化程度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國際化、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等方面均處于初期階段。
由于人口老齡化、利率市場化和投資理財工具多樣化,廉價儲蓄時代行將結束,銀行今后的籌資能力將更多地取決于它的定價承受能力和負債創新能力;銀行業的盈利增長和資產增長,都在較快減速。出口增速的下降,也會使外匯儲備資產不再大規模增長。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