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玄妙觀: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至此,本版已經介紹過唐、宋、元三朝的道教石窟,作為中國歷史長河中道教藝術的代表作,也許不如云崗、龍門等佛教石窟那么熠熠生輝,卻是堪稱“最中國”的石窟藝術。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有人喜歡大肆破壞,有人愿意默默保護,廖國正老人十余年來獨自守護著玄妙觀里的石窟。
玄妙村里有條玄妙路,玄妙路通往集圣山,集圣山上有座玄妙觀。四川省安岳縣鴛大鎮的這座集圣山,唐人左識相為蒼生開鑿了諸多石窟,也將他悲涼、傳奇的一生刻在了巖壁上。至此,本版已經介紹過唐、宋、元三朝的道教石窟,作為中國歷史長河中道教藝術的代表作,也許不如云崗、龍門等佛教石窟那么熠熠生輝,卻是堪稱“最中國”的石窟藝術。
集圣山上,誰識左識相心中悲涼
大唐開元六年(718)的一天,劍南道安岳郡人(今四川安岳縣)左識相早早起身,喚來車夫套好馬車,往集圣山(也稱白羊山)上的玄妙觀駛去。這幾天,左識相每每從噩夢中驚醒,早些年的行伍生涯一直在他心中縈繞,久久不去。
左識相本一心向道,祈望托身黃老,豈料天有不測風云,一日忽被郡中官吏強征入軍,和進攻松潘的吐蕃軍隊作戰。征戰中,左識相眼看著軍營中的弟兄一個個倒下,他也如風雨中的落葉一般飄零無依,“百命殂亡,血流邊丘,槍刀寄痛”。幾年后,九死一生的他放下兵器,回到故鄉,只可惜手上早已沾滿鮮血,那些刀光劍影已成為他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的夢魘。左識相重新拿起道經,在道士李玄則安排下,他與父親拿出平生積蓄,在集圣山巖壁上開鑿了諸多道龕,并將自己的經歷鐫刻在《啟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觀勝境碑》(以下簡稱《勝境碑》)中,這則唐碑也成為我們了解左識相與玄妙觀的窗口。
或許從開元六年起,開鑿石窟的工程便開始了,并一直持續到天寶七年(748)方才完工。左識相生活的唐朝,信仰太上老君很是流行,這背后其實隱藏著政治密碼。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唐朝也是李家王朝,這個偶然拉近了唐朝與太上老君的關系。民間傳說唐高祖李淵每每在戰場上處于下風時,太上老君便派出神人前來相助?!短茣酚涊d:“武德三年(620)五月,晉州人吉善于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曰:‘為吾語唐天子,吾祖也,今年平賊后,子孫享國千歲。’高祖異之,乃立廟于其地。”這個老叟便是太上老君,李淵改羊角山為龍角山(位于今天山西省臨汾市境內),修建老君廟,取名伏唐觀加以祭祀。就這樣,李耳與李淵的祖孫關系正式確立,唐朝皇室的家譜得以神化。
唐朝歷代君主皆視老君為祖先,建寺立觀,不斷加封尊號,唐高宗李治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加封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此后又追封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并將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皆加上“大圣皇帝”之字,太穆、文德、則天、和思、昭成五代皇后皆加“順圣皇后&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