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創始人陳一丹:做公益不是只有發心就可以的
教育是社會最復雜的一個體系,見效最慢,卻是推進人類進步的核心。
責任編輯:呂宗恕
陳一丹首次公開回應:卸任首席行政官跟做公益沒有關系。
教育是社會最復雜的一個體系,見效最慢,卻是推進人類進步的核心。
公益起于發心,發心是關鍵的,但做專業公益不是只有發心就行。專業公益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公益做好了,有了效果,那么公益的心就能轉化為能量,對這個社會有意義。
在海拔兩千多米的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青華鄉見到陳一丹,清瘦的身軀和清晰可見的白發給南方周末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不是偶有工作人員上來跟他溝通工作,南方周末記者難以將眼前這位一身低調行頭的中年男子與億萬富翁、騰訊主要創辦人的身份聯系起來。
除了騰訊主要創始人的身份,陳一丹在公益領域的頭銜、稱號同樣奪目。比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武漢學院創辦人、2015年“中國首善”“中國互聯網公益教父”“中國十大慈善家”等等。
自2013年卸任騰訊首席行政官后,陳一丹全身心投入教育公益事業——建學校,捐贈圖書館,設立教育獎學金。據不完全統計,陳一丹個人捐贈金額累計超過40億元人民幣。而他的兄弟伙伴馬化騰也被評為2016年“中國首善”,也就是說,“中國首善”榜上有了兩位騰訊創始人。
2013年,在陳一丹主持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出資5000萬元,與深圳市福田區政府合作,創辦全國首家“公立非公辦”學校——明德實驗學校,試圖探索公辦教育綜合改革問題。不僅如此,他還“要幫民辦教育松松土”,創辦“非營利民辦大學”武漢學院,2015年首期基建投資達高達20億元。
不過,還沒等人們緩過神來,他的視野已經延伸到全人類。2016年5月22日,陳一丹捐贈25億港幣在香港設立“一丹獎”,這個堪稱全球迄今為止最高額度的教育類獎學金,以鼓勵全球為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對這個獎項,陳一丹寄予厚望:“設立突破宗教、種族、國家限制的人文鼓勵獎項,旨在鼓勵倡導人類對宇宙人生的領悟和貢獻。”
“為什么要卸任騰訊要職專門做公益?”這個被外界一直好奇的問題,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中做出了澄清,陳一丹說:“其實卸任首席行政官或者退出管理層跟做公益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坦言,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作為騰訊“守門人”的壓力,讓他每一天都很緊張,所以“在給騰訊未來發展搭好框架后,我想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南方周末:這次云南之行走訪農村教育,你對目前農村教育有什么看法?
陳一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