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模式下的“塌方式腐敗”窩案和垃圾焚燒
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塌方式腐敗”窩案近日開庭審理,事涉多個垃圾焚燒項目貪腐問題,而這家國企正是壟斷了廣州所有垃圾焚燒項目。在這起窩案背后,折射出了中國垃圾圍城的復雜性。
責任編輯:何海寧
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塌方式腐敗”窩案近日開庭審理,事涉多個垃圾焚燒項目貪腐問題,而這家國企正是壟斷了廣州所有垃圾焚燒項目。在這起窩案背后,折射出了中國垃圾圍城的復雜性。
“市政府和城管委給我們下的是死命令,不能延期。”2016年6月20日,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環投”)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已重新步入正軌,“雖然受到客觀因素影響”。
這個“客觀因素”已影響廣環投一年半時間。2015年初,廣環投原董事長潘勝燊落馬,隨后這家國企及原母公司廣州廣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日集團”)接連有多名高管接受調查,管理層近乎全軍覆沒。時任廣州市紀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形容廣日集團系列案為“塌方式腐敗”。
而廣環投幾乎獨家壟斷著廣州所有垃圾焚燒項目。2016年5月10日,廣環投原企業發展部部長李曉雄在廣州市中院受審。庭審證實,廣環投在多個垃圾處理工程上存在權錢交易。
這起窩案孕育在一個城市基建獨家平臺之上。8年之前,廣州市政府為解決“垃圾圍城”難題,出臺“39號文”,將全市大型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及運營權獨家賦予廣日集團。
八年前初涉垃圾處理業務的廣環投,迅速成長為國有控股大型環保產業集團,一度醞釀上市。
這一模式非廣州獨有,也不僅存在于垃圾處理領域。逐步升溫的環保市政類工程投資或已成為新的腐敗高發地帶。
兩千萬“好處費”
“項目都按計劃在做,重新招投標耽誤的工期,都要趕回來。”上述廣環投內部人士說,5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興豐垃圾填埋場擴容項目均已動工。
據該人士介紹,廣環投目前承擔了廣州市中心城區100%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以及廣州全市約87%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目前,廣州市投入運行的大型垃圾處理設施有三: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李坑一分廠、二分廠)和一座垃圾填埋場,業主單位均是廣環投。
據公開信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