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在歐洲的興起

查爾斯·蒂利的名言:“戰爭催生了(民族)國家,國家又發動戰爭。”

責任編輯:劉小磊

寫現代歐洲的形成和發展的書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人能像蒂利一樣,同時運用因果邏輯、社會機制和宏觀把握,把眾多的現象有效地串聯起來,作出邏輯嚴密的解釋


查爾斯·蒂利的名言:“戰爭催生了(民族)國家,國家又發動戰爭。”
《強制、資本和歐洲國家(公元990-1992年)》[美]查爾斯·蒂利著,魏洪鐘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30元


何謂民族國家

在當今的世界,每個國家都在通過自己所控制的資源(如課堂教育和宣傳),在本地區傳統的宗教、語言和部族等基礎上,來打造諸如“法蘭西民族”、“大和民族”、“美利堅民族”或“德意志民族”等等觀念。用社會學術語來說,我們可以把這些觀念稱為“想象的共同體”。這一“想象的共同體”如果打造得比較成功,居住在同一個國度中的民眾就會覺得自己擁有相似的歷史記憶,有著統一的認同感。這樣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民族國家。

雖然今天世界上存在的絕大多數國家均是民族國家,但作為一種國家形態,它卻是一個在歐洲率先興起的現代現象。在前現代社會中,世界上并存著諸如帝國、城邦國家、封建國家甚至教會國家等等類型。為什么民族國家會在歐洲興起?

同樣重要的,是歐洲國際政治在第二個千禧年里發生的變化。第二個千禧年伊始,歐洲強國多是那些占有廣闊地域、商品經濟不甚發達、但政治上比較專制的內地農業國家(如波蘭)。第二個千禧年中期,那些經濟發達、資本密集、政治自由而地域有限的城邦國家(如比利時、威尼斯及佛羅倫薩)成了歐洲政治的主導。17世紀以后,歐洲的城邦國家相續衰落,那些既擁有大城市又占有很大周邊地區的國家(如法國和英國),或者說既有城市經濟所帶來的自由傳統又有農業經濟帶來的專制傳統的國家,成了歐洲的霸主。18世紀,特別是在法國革命后,民族國家迅速成為歐洲各國國家發展的普遍形態。為什么不同時期主導歐洲政治的國家會有如此的變化?為什么18世紀以后歐洲各國均向民族國家的方向發展?蒂利的《強制、資本和歐洲國家》(布萊克威爾出版公司,1990),回答的正是這些問題。

蒂利的兩個邏輯

蒂利認為,歐洲國家形態的發展以及民族國家在歐洲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第二個千禧年歐洲社會戰爭形態的變化以及這些戰爭形態與歐洲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