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明格拉:“我死后,我的電影會被反復放映”
安東尼·明格拉 朱良城/圖
2006年,安東尼·明格拉對話中國導演徐靜蕾 上海國際電影節辦公室供圖
“反正我知道我死后,電影院里會反復放映我的電影?!?BR> 安東尼·明格拉在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這樣對記者說。今年3月19日,明格拉剛一去世,上海電影節的主辦方做了三件事:給他的家人發唁電、重新物色評委會主席人選、在今年電影節“向大師致敬”環節中加重他的分量。
沒做導演之前,安東尼·明格拉是個醉心于政治的文學青年,所以他覺得自己“還是一個作家”。他所有的作品都會花上兩倍的時間:自己先寫好劇本,再開機拍攝。
自詡為作家的時候,紙筆旁邊不會放計算器,但是要把劇本變成電影,麻煩要多得多,比如資金,比如選角,明格拉曾經遇到資金跟選角同時出現麻煩?!队∪恕烽_拍前3個星期,投資方??怂构窘o明格拉打電話,說除非在演員的選擇上有得商量,否則要撤回投資。當時在意大利,明格拉已經搭好了全部的布景。
??怂挂笥慎爝洹つ柍鲅萜械膭P瑟琳一角,而明格拉更屬意英國女演員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她曾親自給他寫信說“我就是你電影中的K(凱瑟琳)”。為了解決爭端,明格拉親自飛赴洛杉磯,用自己的劇本游說所有可能出錢的公司。
制片人索爾·扎恩茲(Saul Zaentz)最終說服了米拉麥克斯公司,為這部電影提供2600萬美元?!队∪恕纷罱K耗資超過3000萬美元,其中索爾·扎恩茲自己投資了600萬美元,作為回報,他得到了剪輯影片最終版本的權力。
《英國病人》成為明格拉最為人熟知的電影,他也拿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年這個二戰背景下的愛情故事橫掃了9個奧斯卡獎項,嚴格意義上的明格拉的影迷從這個時候才初具規模。明格拉父母首次出鏡就是在《英國病人》中,他們在慶祝二戰結束的人群中分別飾演一位意大利手風琴演奏者和敲小手鼓的人。
2600萬難倒英雄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英國病人》的成功帶來的是持久的名氣和影響力。到了2003年的《冷山》,8200萬美元的投資,對于明格拉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選角上,明格拉一如既往只看風格不看名氣,主動權也更大:女一號愛達的最初人選是澳大利亞女演員諾米·瓦茨,后來她主動退出,因為名氣更大的澳洲同鄉妮可·基德曼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基德曼當時的丈夫湯姆·克魯斯也對男一號因曼躍躍欲試,好萊塢一線女星娜塔莉·波特曼甘愿在其中飾演一個連五分之一出場時間都不足的小配角。
像當年《英國病人》把朱麗葉·比諾什送上奧斯卡影后之位一樣,《冷山》讓好萊塢女星瑞妮·澤爾維格揚眉吐氣地拿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2006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兩個重量級的導演出場:呂克·貝松和安東尼·明格拉。6月的黃梅天里,上海的數百名記者跟著呂克·貝松奔波勞頓,他的助手把眾多記者擋在了門外,而安東尼·明格拉的訪問要順利許多。上海影城2樓的一間中型會客廳里,各種閃光燈粗暴閃耀,明格拉保持笑容,有問必答,跟他的作品一樣穩重圓熟、滴水不漏。
群訪之前,他在樓下的放映大廳舉行一個贈送儀式:代表英國電影協會向上海電影資料館贈送了英國經典影片《墮落的偶像》拷貝,接過拷貝的是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
儀式結束后,明格拉悄悄溜到觀眾席上看了30分鐘,因為這部電影他也沒有看過。
明格拉留給世界最后的一個影像,是在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贖罪》中客串一個采訪者的角色——片尾處一個體型魁梧的光頭,中景,背影。
(責任編輯 朱又可 實習生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