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眼科中心:一家莆田系醫院的成長史
十幾年來,一家由莆田籍老板控制的三甲醫院,通過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在“營利性”與“非營利性”之間不斷變身,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勇于突破法律法規障礙,實現了令人膛目的華麗轉身。
責任編輯:蘇永通
“開設三級綜合醫院、各類??漆t院、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廈門眼科中心 經營性質變更史:
? 2003年,由公立醫院改制為股份制醫院,莆田籍老板入主;
? 2005年,變更為非營利性醫院,后通過“定向掛牌”拿地;
? 2010年,變更為營利性醫院,集團謀求上市融資。
盛夏,廈門五緣灣環島干道和金鐘路交叉口處,兩幢大樓正在施工中。南方周末記者在現場看到,工程已近收尾。大樓旁邊還有三幢已安裝好玻璃外墻的建筑。
根據規劃許可證公告牌上的介紹,這里在建的是“廈門眼科中心擴建項目”。該項目是廈門市“重點民生工程”,目的是“更好地緩解群眾看病難、住院難問題”。
五幢樓中樓層最高、占地最大的一幢是3#樓,共22層,高104米。不過,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廈門眼科中心的母公司,以下簡稱“眼科集團”)近日打出的一則招商廣告表明,至少這幢樓并非用來建眼科醫院,而是用來“開設三級綜合醫院、各類??漆t院、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而且,按照招商廣告上的說法,眼科集團也并非直接在此開辦醫院,而是充當“房東”,將大樓租給別人去辦醫院或養醫院。眼科集團可以“與當地衛生部門溝通,協助辦理相關醫療執業許可”。
新大樓的崛起和新的運營模式的誕生,標志著廈門眼科中心的莆田籍老板蘇慶燦在辦醫道路上的又一次“華麗轉身”。
“超級待遇”
2008年12月23日,福建《東南快報》刊出一則消息: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決定公開出讓一塊“醫衛慈善用地”的使用權。編號為2008Y07-Y,土地面積33689.6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9630平方米,出讓底價3032萬余元。
廈門主城區在島上,土地稀缺。該地塊位于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同樣寸土寸金。因帶有公益性質,“醫衛慈善用地”卻很便宜。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廈門市出讓的地塊中,在五緣灣一帶,對比“醫衛慈善用地”,“商務金融用地”的價格是其10倍左右,“城鎮住宅用地”是其20倍左右。
上述報道最后提到,該地塊競買者須符合“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眼科??漆t院”的條件。由于廈門眼科中心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眼科醫院,所以此次競標被業內稱為“定向掛牌”。果然,2009年2月,該地塊由廈門眼科中心以3032萬元的底價購得。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2003年改制之前,廈門眼科中心就開始“創三甲”,前后花了三年時間,2004年3月經福建省衛生廳下文批準,成為廈門市首家三甲醫院。不過,此時的眼科中心已由公立醫院變為莆田籍老板蘇慶燦控制的民營股份制醫院。
出讓合同中約定,“受讓人不得改變項目土地用途,不得違反項目行業要求”,否則“出讓人有權收回該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這意味著該地塊只能用于建眼科中心。然而,7年之后項目完工,最主要的一幢樓卻變成開設“三級綜合醫院、各類??漆t院、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此外,根據廈門眼科中心官方網站上一篇文章的說法,擴建項目2013年8月正式開工,說明此前該地塊閑置了4年半。2012年,國土資源部出臺規定,閑置土地兩年未動工的,政府將收回使用權。但正在施工的大樓表明,該地塊未受影響。
廈門眼科中心擴建工程共分兩期,去年7月一期工程完成后,眼科集團曾舉行封頂儀式,并爆出一個消息:擴建項目還將用于該集團旗下籌建的“新開元醫院五緣院區”,且該院區將由第一醫院托管。去年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屆時新開元醫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