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折射農村現實龍卷風中的“生死瞬間”
在關于龍卷風的自救常識中,門口是最危險的地方之一,而此次風災中,大多數遇難者被發現的地方恰恰是門口。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王才堂在廢墟中將母親殷克清生前種下的麥子運了出來,過兩天,村里的運糧車就要來了。
在關于龍卷風的自救常識中,門口是最危險的地方之一,而此次風災中,大多數遇難者被發現的地方恰恰是門口。
蘇北農村的房子主要分為三種結構,框架結構、圈梁結構和磚瓦結構。每一層次的造價,都比下一個層次要高三分之一。越是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家,蓋的房子造價越高,此次風災中受損越小。
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龍卷風,讓江蘇鹽城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2016年6月23日15時前后,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射陽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一些地方甚至遭遇龍卷風襲擊。根據官方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災害已造成99人死亡, 786人受傷。
龍卷風,是遇難者們共同的死因,卻并非唯一死因。天災之外,99條生命背后是99個活生生的悲劇。
生死一瞬間,這場龍卷風也吹開了一幅中國農村社會的真實圖景。
留守兒童周宇軒: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龍卷風來襲時,陳龍女正趕往臥室找外孫。風推倒了她家的房子,陳龍女被磚瓦壓倒在臥室門口。兩三米之外,傳來了周宇軒的哭聲,哭聲并沒有持續太久,接著是一段喘氣聲,再后來便沒了動靜。
大風過后,祖孫倆被鄰居刨出來時,周宇軒已經沒有了心跳。在陳龍女的懷中,外孫周宇軒的身體正在漸漸冷去,坐在廢墟上的她喚著孩子的名字,“快起來吃東西,我的心肝寶貝!”雨還在下著,陳龍女頭頂的傷口血流不止,和著淚水,蓋住了她布滿皺紋的臉龐。
路過的志愿者拍下了這一幕,在網絡上瘋傳,陳龍女抱著死去外孫的這一幕,成為了風災中最為悲傷的注腳。
其實,如果災難推遲一天,周宇軒可能仍舊活著。龍卷風來的那天是周五,再過一天,“爸爸”薛建華就會回來了。薛建華并非是他的親生父親,而是他的姨父。他的親生父親常年在上海打工,過年時才能和他短暫相聚,母親也在蘇州工作,和他聚少離多,倒是姨父和姨媽住得近,幾乎每周末都會來看他。久而久之,周宇軒就把姨父當成了爸爸,平時都叫薛建華“爸爸”。
周宇軒出生16天,就被帶到了外婆外公家——鹽城市阜寧縣陳良鎮新涂村三組,過起了留守兒童的日子。他們所在的新涂村三組,平時在家的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周宇軒的玩伴們,都和他有著相似的命運,由祖輩們帶大,和親生父母相處甚少。當災難來襲,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成了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更何況,災難來臨前沒有任何預兆,如果察覺到危險正在靠近,周宇軒的外公周德華就不會去陳良鎮里做小工,讓老伴獨自在家陪著周宇軒了。
周家的房子是一座老式的磚瓦房,建于三十年前,大風過后趕來救人的鄰居們發現,房子的四面墻幾乎被削到了墻根,一墻之隔的小平房卻幾乎完好無損。小平房里住著一個殘疾人,是村里的五保戶,去年他家的房子還能在縫隙中塞進一個拳頭。正好村里危房改造,就幫他重新修整了房子。龍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