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遜與美國奴隸制之二杰斐遜的矛盾和遺產
美國國父中最核心的成員多半來自南方各殖民地,無一例外都是奴隸主。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杰斐遜畫像。
《獨立宣言》原稿對奴隸制的譴責
美國國父中最核心的成員多半來自南方各殖民地,無一例外都是奴隸主。他們從父輩那里繼承了作為家產的奴隸,有的通過婚姻增加了奴隸的數量。杰斐遜是這樣,華盛頓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奴隸主,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南方殖民地的精英,也就不可能成為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奴隸制成就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使他們有余暇和財力投身公共活動,但也將他們置于無法擺脫的政治和道德困境。
身為《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和奴隸主,杰斐遜一生都對奴隸制有深刻的罪感,是他把奴隸制帶入和建國有關的政治問題的討論,把它和美國立國原則的沖突明確而尖銳地提了出來,這是他的歷史貢獻。“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世人熟知的杰斐遜在《獨立宣言》開篇的這一段話,當初宣言起草小組的另外兩個成員富蘭克林和亞當斯讀后贊美不已,因為它把北美殖民地要求獨立的政治訴求提升到了人權的高度,從而確立了美國革命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是富蘭克林的修改,杰斐遜的原文是“神圣和不可否認”,富蘭克林認為修飾過度,他的修改不但語氣更平實,而且意義上還有遞進)。在一個大量存在著奴隸的國家,立國大綱的這段話隱含著對奴隸制的否定,可以被廢奴派拿來作為現成的最權威的口號。廢奴運動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杰斐遜在《獨立宣言》草案另外一段話提出了奴隸貿易問題。杰斐遜列舉了英王的斑斑劣跡,其中之一是為了獲利而發起“海盜戰爭”,用暴力侵犯了那些“遙遠的、從未冒犯過他的人們的生命和自由權,將他們捕獲并將他們運到世界的另一端作為奴隸,并導致他們很多人在凄慘的狀況下死于途中”。在北美,英王又竭力阻撓任何有關中止和限制奴隸貿易的法律措施。杰斐遜接著說,“現在他又用允諾給他們被他自己剝奪的自由來煽動這些人拿起武器反對我們”(指英國鼓動奴隸起來反對“愛國者”主人的政策),從而危害到北美人民的生命權,犯下了雙重罪行。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杰斐遜的苦衷:為了強調北美革命的合法性,他提出了奴隸貿易問題,把這個惡行歸結到英國國王身上,同時完全回避了北美奴隸主自己在奴隸制問題上更大的政治和道義責任:他們不但參與了奴隸貿易,而且在北美建立了奴隸制。但是,如果他把北美奴隸主也明確包括在內,那這個宣言的草案是不可能被南方奴隸主的代表接受的。
即使不提奴隸制,北美脫離英國獨立的理由也已經很充分了,而且也沒有人期待奴隸制問題出現在《獨立宣言》這個歷史性文件中。但杰斐遜做了一個折衷的選擇:提出這個問題,但把對奴隸制的譴責限制在英國國王身上,而且為了不過分刺激南方各殖民地,他用詞含混,只提“奴隸制”,既沒有提“非洲”也沒有提“黑人”。對于提出奴隸制問題,參與初審的亞當斯完全贊成,但富蘭克林認為南方各殖民地代表在審讀時肯定不會通過。代表馬薩諸塞殖民地的亞當斯從未有過奴隸,是國父中堅定的廢奴派,而富蘭克林曾經有過個別奴隸作為仆人,但此時不但名下已經沒有奴隸而且轉向支持廢奴。對富蘭克林的質疑,杰斐遜的回答是:奴隸制是一個罪惡的制度,這個問題必須提出來,但他并沒有任何解決的方案。
《獨立宣言》激勵了廢奴運動
當《獨立宣言》的草案交由大陸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