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像孤獨的行路者” “搭積木”式建房:梁思成夙愿今何如

盡管已有六十余年的蹣跚前行,但我國建筑工業化比例僅為3%-5%,在歐美和日本,這一比例已高達50%-70%。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向凱 趙雅

1970年代,在南寧、蘇州和煙臺等各地推廣時,人們并不敢住這種房子,于是官方就拍攝了宣傳片,在放映電影之前播放。(東方IC/圖)

盡管已有六十余年的蹣跚前行,但我國建筑工業化比例僅為3%-5%,在歐美和日本,這一比例已高達50%-70%。

建筑工業化程度低造成了諸多不可持續發展問題,比如建筑能耗和建筑垃圾都占到國家總能耗和社會垃圾的接近一半。

建筑學家梁思成應該沒有想到,他發表于1962年9月9日《人民日報》的那篇隨筆,在半個多世紀后,仍被建筑師們反復閱讀。

這篇題為《從拖泥帶水到干凈利索》的文章至今仍被視為“建筑工業化的深刻洞見”而反復流傳。類似于“搭積木”、拼結構,建筑工業化指的是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等方式造房子。

在綠色建筑興起、建筑工地嚴控揚塵和噪音污染以及勞動力短缺的當下,建筑業已在翹首迎接工業化這一巨大蛋糕。

早在1950年代,建筑工業化就已進入中國。六十余年過去了,中國建筑業依然停留在秦磚漢瓦、手工砌筑的時代。而在歐美和日本,建筑工業化的比例已高達50%-70%。

“在將來大規模建設中盡可能早日實現建筑工業化。那時候,我們的建筑工作就不要再拖泥帶水了。”梁思成文中的這番暢想,目前正迎來國家政策拐點。

從5%躍到30%

2016年6月27日,在主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的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總裁李懷珍表示,作為民營企業聚合平臺,中民投正布局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的新興產業領域,這其中就包括建筑工業化。

兩年前,中民投成立了專注建筑工業化的中民筑友。同一年,三一集團也通過收購,進軍建筑工業化。雖然來得晚,二者還是被業界看成是“來頭大、背景強”的黑馬。

不僅是民企,見證行業發展的華陽國際建筑產業化公司董事總經理龍玉峰還感覺到,這幾年國企的進駐也增多了:“過去是住建部、地方建委重視,現在是國務院、地方政府關注,產業化不再是陌生的事情。”

在建筑工業化發展最快的上海,“2013年的落地面積是100萬平方米,2014年300萬,2015年達到600萬,2016年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