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箭”航天小鎮與“長征七號”開始新長征
多年前,長征七號被叫做“長二F換”。如同嶄新的名稱,長征七號也被賦予了極高的期待,預計到2021年左右,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各項技術趨于穩定時,將承擔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宋可可 趙建楠
站在高處,俯瞰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裝車間。
多年前,長征七號被叫做“長二F換”。如同嶄新的名稱,長征七號也被賦予了極高的期待,預計到2021年左右,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各項技術趨于穩定時,將承擔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2016年6月25日19點58分,距離發射架三公里的總裝測試廠房內,應急隊員周湘虎頭戴安全帽,緊張又密切地注視著不遠處的火箭,等待點火。
現場一片靜謐。
為了此刻,他已經準備了八年,確保萬無一失。一旦火箭發射出現異常,應急隊員們會做出“快速反應”,那不是周湘虎希望遇到的。
這里是北緯19度、東經110度,坐標海南文昌,海島之濱一片茂密的椰林內,豎立著乳白色的火箭,箭體藍色標識“CZ-7”——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將迎來首飛。
2016年6月25日20時整,伴隨著烈焰與轟鳴,運載火箭從這里飛向太空。20時20分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布,“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這既是長征七號的首飛秀,也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后順利通過首次實戰檢驗。
周湘虎和應急隊員們松下一口氣,歡呼相擁。
椰林荒地筑“天梯”
作為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建設指揮部施工組工程師,周湘虎是
最早來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工地的成員之一,“那是2009年”。
而在此前兩年的2007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立項,中國在海南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選址在海南文昌。
“這里緯度低,與較高緯度發射場相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速度,提高運載器效率;射向寬,滿足90度至175度射向范圍要求;安全性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