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管理理念在中國
中日近三十年的交往中,最活躍的部分在企業界,日本企業管理理念為一代中國企業家所推崇,這種影響一直持續至今。這是一段激情、沖突、理性、擁抱、排斥等各種情緒激蕩的三十年。
責任編輯:林楚方 郭力
中日近三十年的交往中,最活躍的部分在企業界,日本企業管理理念為一代中國企業家所推崇,這種影響一直持續至今。這是一段激情、沖突、理性、擁抱、排斥等各種情緒激蕩的三十年。
改革年代的對接
南方周末:盡管中日兩國如此不同,但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這個鄰居又在長時間內受到我們的追捧,就你觀察,從什么時候開始?
吳曉波:是隨著政治大門的打開而開始的。1978年第三次復出后,鄧小平第一個出訪的發達國家就是日本,他見到了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幸之助,據說,74歲的鄧小平與83歲的松下幸之助談得十分投機,松下公司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企業,非常地現代化,它的一條生產線從頭到尾,一點聲音都沒有。這種現代化比起中國國內的百廢待興來說,簡直是天地差別,這給鄧小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鄧的邀約下,松下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公司。
南方周末:歸根結底,還是日本企業能解決當時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即效率低下。
吳曉波:其實鄧小平非常清楚這一點??梢哉f,訪問日本更堅定了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決心。改革開放是從經濟領域開始,中國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在改革初期,國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效率不高,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是“我假裝工作,你假裝給我發工資”,當然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概括。而日本經驗的核心是能解決效率問題,這和中國的需求相吻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