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十年,校企聯手開啟中國非遺保護新旅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成立
沒有冗長的領導發言,6月30日下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BMW聯合舉辦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成立儀式上,來自全國近30位非遺傳承人通過現場演講和非遺精品展覽的形式,給觀眾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展示了非遺與當代生活結合的生命力。
沒有冗長的領導發言,6月30日下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BMW聯合舉辦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成立儀式上,來自全國近30位非遺傳承人通過現場演講和非遺精品展覽的形式,給觀眾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展示了非遺與當代生活結合的生命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曉波院長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營銷高級副總裁高樂先生共同為創新基地揭牌
一個破舊塑料袋牽線的緣分
“紅木嵌金星,衡天權地稱良心”,制秤匠人手中的木桿秤鐫刻著的不僅是稱量刻度,更是古老的公平理念與“權衡”哲學。成立儀式上,BMW愛心車主代表曾俐、秦鎮楊氏木桿秤制作技藝傳承人楊衛斌以及青年設計師董瑾一起上臺分享了他們非遺保護創新的故事。
“我通過參加BMW中國文化之旅,迷戀上了這個古老而精致的楊氏木桿秤。但當楊老師(秦鎮楊氏木桿秤制作技藝傳承人楊衛斌)用一個黑色的破舊塑料袋把秤包好送我,我當時立刻決定要改變它。”
在過去,手工木桿秤曾活躍在大江南北,它代表了公平公正,是標尺,是良心,也是吉祥之物。然而,隨著計量工具的推陳出新,木桿秤已經被各種樣式的電子秤所取代,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何讓這么好的傳統技藝和文化傳承下去?曾俐和他的小伙伴們從那個黑色的破舊塑料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