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史上最長報道 | 極罪:沒有結束的細菌戰(上)

本文5萬余字,創下南周自1984年創刊以來單篇文字報道最長紀錄。前后五年時間的追蹤撰寫,披露了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使用細菌武器的歷史細節,及事后中方對日索賠的漫長歷程。

1931年到1945年,石井四郎在中國東北開發細菌武器的14年間所殺的人近萬。這僅是731一個細菌部隊,在中國,還有100部隊、還有設在北京的1855部隊、設在南京的1644部隊和設在廣州的8604部隊,這些部隊統統用人體作實驗。(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記者南香紅的《極罪:沒有結束的細菌戰》,全文5萬余字,創下南周自1984年創刊以來單篇文字報道最長紀錄。前后五年時間的追蹤撰寫,披露了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使用細菌武器的歷史細節,及事后中方對日索賠的漫長歷程。
國恥勿忘。又逢“7.7抗戰紀念日”,現錄全文,以饗讀者。 
■本文首刊于2005年7月《南方周末》

編者按:

又是7月7日。68年前,北京宛平的中國駐軍正在奮起回擊日軍的炮火,他們不知,從此之后,中華民族進入了歷史上最慘烈的八年抗爭,而浙江義烏崇山村的百姓,則安于鄉村生活的寧靜,不知致命的病菌將在4年后降臨,把這里變成人間地獄。

非常遺憾的是,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日本依然只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受害者,而對其侵略行為避而不談。

日本反復敘述的受害史,是60年前,兩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的爆炸。而奇怪的是,日本卻對他們自己發明的一種同樣恐怖而滅絕人性的殺戮卻似乎沒有記憶。

這就是細菌武器。如同日本成為惟一的核武受害國,中國也是二戰時期細菌武器的惟一受害國。當然,這里邊有一個根本性質的區別,這就是日本是二戰時的侵略國。

原子武器是瞬間的毀滅,細菌武器卻無聲無息。原子武器是精確定位的、預先設定的毀滅,細菌武器卻是無邊無際的蔓延,在植物、動物、人之間反反復復傳遞的死亡。

中國不幸,曾被侵略者發明的細菌武器污染了20多個省市的土地,造成不少于100萬人的死亡。中國更不幸,因為在戰爭過去60年后,國際社會對這一殺戮罪行并不了解,加害者對此也佯作不知。

這不公平--原子武器的受害者的控訴為世界所聞,細菌武器的受害者卻被整個世界所忽略,承受著日復一日的煎熬。世界充滿了恐核的聲音,但細菌武器的危害卻為大多數人所未知。

這更不公平--一邊是那些今天傷口仍然流淌膿血的老者,他們的人生完全陷于悲苦,還有那些連姓名都沒有留下的婦女和兒童、青年和老人,那些死于鼠疫的蜷曲的黑色身軀;一邊卻是實施這慘絕人寰的屠殺的所有戰犯,安然地逃脫了他們的罪責,在蕓蕓眾生中恬然度日。

戰爭過去了60年,這樁人類文明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卻到今天還沒有完全揭露出來。這是一段被日本和美國聯手抹掉的歷史。而掩蓋和揭露進行的角力和較量,就是60年前的戰爭的延續,是歷史活生生的在今天的上演。

我們選擇在今天特別推出由記者南香紅以5年時間追蹤撰寫的這組長篇報道,它披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

在回顧這一人間極罪的過程中,我們再一次被侵略者的殘酷深深震撼。我們認為,作為與核戰爭同樣恐怖的殺戮方式,細菌戰歷史應得到應有的更多關注。歷史不該被隱瞞,不能被漂白,我們深信,這才是對歷史真正的負責。細菌戰歷史足以讓我們警惕,如果對侵略戰爭的罪責和根由反省不徹底,和平的理念就不能真正植入人們的心頭,類似的惡就有可能再度橫行于世。

 

■追尋

丨追尋:我們為什么要告

一場確鑿發生的歷史慘劇,為何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來,結果會截然不同?為何才過了幾十年,歷史就變得模糊不清?為什么中國人這么晚才開始追尋歷史真實、追討公平?細菌戰是對中國人的侵害,為什么中國人反而要到日本去打這場官司?
“歷史是看得見的。”王選說,“在這抗爭的8年中,我這個從未經歷過戰爭的人,摸到了歷史溝壑與脈絡,摸到了中國人流淌在60年前至今都沒有干涸的鮮血和眼淚。”

王選,作為侵華日軍細菌戰訴訟案的原告,可能在7月中旬第42次站在日本的法庭上。

1997年,一身青衣的王選站在這里,向法官向日本政府向世界發出了中國受害者的聲音。至今,這場訴訟已經持續了8年。而追尋這段歷史真相的努力已經進行了更久。

圍繞細菌戰的法庭角逐至今已是整整8年,一次次的出庭,一次次地上訴。堅忍、持久的追尋,說到底,就是為了歷史的真實與責任。

敗訴了,還告不告

王選(王景春/圖)

8年的歲月可改變很多,但仍未能改變一個結果:中國的原告敗訴,日本法庭駁回賠償和道歉的要求。中國原告當庭抗訴,向更高一級的法庭再次控告日本政府。

“敗訴”,這一結果早在2005年3月王選就已經預計到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肯定是不會認錯和道歉的,那么經歷了2年準備8年訴訟之后,我們還告不告?不告,我們為什么要退?告,我們為什么要告?”

2005年5月16日,王選來到義烏崇山村,向原告們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敗訴了,我們還告不告?”

那一天,在義烏江灣鎮曲江王家祠堂里,面對著父老鄉親,王選大聲地說:“我們堅持到了今天,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賠幾個錢嗎?……

我們要道歉,要謝罪,要承認事實!“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中日友好,是為日本不再犯這樣的錯誤,是為了日本人好,是為了人類。所以就是敗訴了,我們立即到聯合國去申訴。”“我們是為了我們的尊嚴,你們大家說我說的對不對?”

下面坐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60年前戰爭的親歷者和受害者的遺屬。他們大聲而堅決地應和:對!對!

從老人們胸腔里發出的沉濁的聲音在古老的祠堂的雕花木梁間回繞,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它好像是從歷史深處發出的,老而彌堅。

永遠沒有敗訴

“敗訴”,這是一個讓王選憤怒的詞。

在王選那永遠都沒敗訴這個詞。

2002年8月27日,東京地方法庭經過28次開庭宣布了一審判決的結果是:承認原告所指認的細菌戰加害事實,但駁回原告賠償、道歉的訴訟請求。

國內很多人的認識就是簡單的敗訴,但日本各媒體重視的是,法院首次認定二戰期間日軍曾在中國使用細菌武器,并全面認定了原告方提出的受害申訴,承認日本政府對此有國家責任。王選說,兩相比較,就比出了對這場訴訟的價值的認識和判斷問題。

“我們倘若失去歷史,還將失去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到進步的機會。”王選大聲疾呼。

1997年8月11日,中國的108名細菌戰受害者將一紙訴狀遞到日本東京地方法庭。1998年2月16日法庭進行了第一次開庭。接著是一審敗訴,原告們申請二審,二審再次敗訴。但是在這一次次的敗訴下,是一段被淹沒和有意掩蓋于歷史迷霧下的真相的一再顯現——細菌戰,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無人道的一頁歷史大白于天下。

超越訴訟自身的意義

原告們在幽冥昏暗的現實與歷史中摸索,將散亂的歷史碎片一點點地拼湊起來,把千萬條線索一段段連起來。訴訟的過程中,中國浙江、湖南的原告們將自己家鄉的受害情況有史以來首次系統、詳盡地描繪出,寫成一部活生生的、可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

細菌戰訴訟的中國原告們向法庭提交了蘇、美、中、日4國的大量歷史資料。其中數千頁美國國家檔案資料,包括戰后日軍細菌戰罪犯作為交換向美國提供的技術資料及證明美國掩蓋日軍細菌戰的美國官方文件。有的證明和材料是第一次披露于世。

一萬個曾不為人所知的生命留下了姓名。60年前悲慘地死去的人,是曾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存過的一個生命,他們就那么悲慘地寂滅了,一直一來沒有人替他們喊出冤聲。

“一旦(日本)國家司法機關經過證據調查對細菌戰的事實進行認定,這一認定就具有絕對的權威,以后任何人也不能否定、歪曲和掩蓋事實真相。”細菌戰訴訟辯護團團長土屋公獻在判決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法庭在沒有原告方受害的直接醫學鑒定、間接法律公證的情況下,對如此紛繁復雜,且年代久遠的事實作出全面認定,使之成為不爭的事實,從法的角度來說是大膽的義舉??梢哉f,法官們最終作為人,聽取了被強權出賣和壓抑的弱者的呼喊,站到了原告一邊”。(王選)

“重要的是已經打開了‘死亡工廠’的蓋子,揭開了日本細菌戰的黑幕……這也是種勝利。”(王選)

因此,日本媒體的報道稱,“細菌戰訴訟擰掉了日本人腦袋里的螺絲釘”。“(細菌戰訴訟)判決打破了強權的封鎖,通過日本各大報社的報道,將這一段歷史傳達到日本各家各戶。事實上,之后在日本出版的一些嚴肅書籍中,已有專家學者在引用判決中的關于細菌戰的內容陳述。”這是王選從日本帶回來的信息。

“細菌戰訴訟也因之具有了一個超越自身存在的意義。”

丨追尋歷史真相的人們:看見了,就不能背過身去

這是一群倔強的人們,他們來自中、日、美三國。他們自己不是細菌戰的受害者,但沒有他們,可能就沒有今天世人看到的細菌戰真相

中國公民——王選

這是一群倔強的人們,他們來自中、日、美三國。他們自己不是細菌戰的受害者,但沒有他們,可能就沒有今天世人看到的細菌戰真相

戰爭過去近半個世紀后,人們才追尋歷史真相,真正反思戰爭。重慶大轟炸、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細菌戰、慰安婦、勞工奴役,戰爭并沒有過去。只不過中國的反思整整比日本、美國晚了15年。

王選是1992年才知道日軍侵華期間使用了細菌戰,那一年她40歲。

“我怎么會在40歲才知道這件事?是誰設置了歷史的霧障?”

王選認為誰也無權剝奪她知道的權利,更何況她的家人就有死于細菌戰的。

2002年11月,侵華日軍731部隊少年隊員田村良雄來到浙江省義烏市崇山村向細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