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防汛的進步與挑戰 防洪能力強了,但風險也大了
城市急劇擴張,人口迅速聚集,也聚集了風險?!伴L江干流的洪水還沒有真正發生。正因如此,可能上游更大的洪水還在醞釀,千萬不能亂了陣腳?!?/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6年7月5日,位于長江下游的安徽池州,高鐵線路橫穿被淹沒的農田。持續強降雨導致的洪災,造成當地多條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中斷。
如今的防汛機制比以往已經大為改進。2003年,三峽大壩竣工。至此,堤壩、水庫、蓄滯洪區共同構成了長江流域抗洪防汛工程體系。
早在1999年,城陵磯就被要求建立一個100億立方米的蓄滯洪區,至今仍處起步階段。“因此問題在于,如果真的再次出現特大洪水,蓄滯洪區有沒有準備好。”
城市急劇擴張,人口迅速聚集,也聚集了風險。“長江干流的洪水還沒有真正發生。正因如此,可能上游更大的洪水還在醞釀,千萬不能亂了陣腳。”
50歲的“年輕勞力”
從整個湖北來看,梅雨季第四輪強降雨(6月30日至7月5日13時)中心主要在鄂東、武漢及江漢平原東部,累計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江夏累計降水量達到493毫米,位居第一,其次為麻城468毫米,新洲和黃陂均為403毫米。
在重災區之一咸寧駐守的《楚天都市報》記者周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強降雨已經導致咸寧市最多時出現86座水庫溢洪,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2774萬元。
周鵬的另一位同事詹碧蓉則坐鎮黃岡,她先是在麻城目睹了救援人員將當地的兩座水庫爆破,以清除淤泥增大水庫庫容,而后她又去了黃石下轄陽新縣一個小有名氣的景區王英水庫,親眼目睹了開閘泄洪,“就好像打開一個水龍頭,讓庫里的水流出來”。
湖北多位在抗洪前線采訪的記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湖北大部分受災地區都在農村,而多數原因是大暴雨導致的水庫溢洪。
這幾天,志愿者王修鋒馬不停蹄,四處奔走。他先是在蘄春抗洪,5日凌晨又驅車趕到麻城,次日一早,他和麻城中官驛鎮團委書記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