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成戰略空軍,中國需要多少“運-20”?
“如果一個飛機的設計已經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隊的時候,那么預示著它的裝備,關鍵系統的國產化工作已經進行到了尾聲?!?/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陳燕 齊一茗 賀文迪 莊俊朗
7月6日上午,在運-20飛機授裝接裝儀式上,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陳鋼帶領全體官兵宣誓。
“如果一個飛機的設計已經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隊的時候,那么預示著它的裝備,關鍵系統的國產化工作已經進行到了尾聲。”
大型運輸機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未來關鍵不是造多少架運-20的問題,而是如何優化空軍運輸機體系的問題。
2016年7月6日上午,運-20授裝接裝儀式在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舉行,這標志著中國軍隊的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能力取得了質的飛躍。
實際上,早在半個月之前,運-20已經悄然交付部隊。至此,“中國的利益在哪里,中國的軍隊就要在那里”,不再是一句口號。搭載著中國空軍“戰略空軍能力”的運-20,不僅僅屬于空軍,它的服役提高的是解放軍整體的遠程投送能力。
就在運-20交付部隊后不久,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飛機C-2運輸機于6月30日正式服役,不過日本人恐怕高興不起來。按日本的觀點,在大型運輸機設計制造方面,日本比中國先起步,無論是立項時間還是首飛時間,C-2運輸機都要比運-20早。最后的結果,居然是運-20比C-2提前服役兩周。
“一定是中國使用了什么計謀才超過了日本,否則第三名絕對是日本的,而不是成為第四個可以制造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日本媒體這樣揣測。
“爭氣機”的速度
長期以來,大型軍用運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和空軍的短板。
正因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在7月6日出席授裝接裝儀式時,表達了中國“加快形成能力”的決心,“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策實施大型運輸機工程的決心意圖,……著力鍛造新型空中投送勁旅,著力打造過硬的航空設計制造、力量指揮運用、裝備管理保障人才隊伍。”
在運-20服役前,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完全依靠進口,更大的問題是,往往是有錢還買不到。
俄羅斯媒體披露,中國和俄羅斯曾在2005年簽署了一份軍售合同,俄羅斯以現在看來極低的價格向中國出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