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農地入市試點:原來是出租,現在是拍賣
出讓土地的村集體,則算起了與過去出租土地辦廠完全不同的經濟賬。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南海試點的第一塊招拍掛出讓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一座幼兒園即將建成。
在規劃和用途管制下農村集體土地直接入市的改革,正在全國15個試點地區破冰。
廣東南海大瀝鎮,一位立志辦幼兒園的企業家在試點啟動后,退掉了租約,重新通過招拍掛拍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30年使用權,并順利拿到了銀行抵押貸款。而出讓土地的村集體,則算起了與過去出租土地辦廠完全不同的經濟賬。
同一塊地,同樣是30年的使用權,陳亮峰在一年里拍了兩次。一次是“出租”,一次是“出讓”,一字之差,使他的投資計劃從4000萬元人民幣追加為1.8億。
一年前,這位從澳洲留學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拿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并用來開辦民辦幼兒園的第一人。
2015年2月,佛山市南海區被納入國務院劃定的33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區縣。2016年6月3日,中國銀監會、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在佛山南海等全國15個區縣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
過去,由于很難獲得銀行抵押貸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多采用出租方式。
2015年12月底,南海區首宗按改革試點政策執行的大坦地塊,在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隨后,“第一掛”項目順利成交,陳亮峰拍下了這塊規劃用途為科教用地的地塊,面積28.93畝,成交總價5786萬元。
租地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南海區村組兩級集體經濟組織以興辦鄉鎮企業名義申請用地,辦理土地使用權證,然后將土地出租給企業投資建設,被稱為“南海模式”。
2016年6月27日上午,陳亮峰剛剛拿到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布魯森(國際)實驗幼兒園”的命名批復。此時,距離他辦公室門外約30米外的工地上,印著“佛山市大瀝鎮北海幼兒園項目”字樣的主體建筑,即將封頂。
他的辦公室墻壁上掛著一排幼兒園的效果圖,“本來規劃設計都做好了,建筑方案都出了很多個,最后浪費了四五十萬元的設計費,重新來。”陳亮峰的一位同事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說。
陳亮峰是南海區大瀝鎮人,高中畢業后去澳洲留學,回國后先在父親的工廠工作,隨后工廠所在地、大瀝鎮太平村牌坊一帶土地被征收為國有,招拍掛之后蓋起了樓盤。父親給了他兩個選擇,要么轉行,要么再找一塊地繼續辦廠。
他選擇了轉行幼教。盡管沒有任何經驗,陳亮峰理想中的幼兒園不是租幾層樓辦學,而應該有更開闊的戶外活動場地,不能指望拿到國有土地,他轉向了農村土地。在距離太平村牌坊約一公里的北海股份合作經濟社,也是村民們日常所說的北海村,有一塊地。
2015年3月20日,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出一則《大瀝鎮太平北海村大坦土地租賃競投公告》,1.57萬平方米的土地出租30年,交易底價為14.5元/月·平方米。
為了保障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過程的透明化和公開化,防止“村官”對農村集體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