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銀行更愿意貸款給低效企業”——訪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鐘寧樺

過去的16年間,中國大部分非上市工業企業負債率在不斷下降,有顯著的、整體性的“去杠桿”趨勢,而負債率的上升突出地集中于幾千家企業上,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國有、上市公司。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吳小飛

鐘寧樺(中)(受訪者供圖/圖)

過去的16年間,中國大部分非上市工業企業負債率在不斷下降,有顯著的、整體性的“去杠桿”趨勢,而負債率的上升突出地集中于幾千家企業上,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國有、上市公司。

2009年之后,僅僅因為一個企業是國有的,它的負債率就要比私營企業平均高 6%;到2013年,更是達到了8%附近。這一結果說明我國銀行體系配置信貸的傾斜性和偏向性越來越強。

“僵尸”企業的存量債務問題不能靠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來解決,而需要用存量去解決。比如變賣一部分國有資產來償還債務,同時對企業進行改制和重組。

中國當前總體債務水平和總體杠桿率不高,但上升較快、分布不平衡。目前總體債務杠桿率基本在200%-300%之間,且居民和政府杠桿率較低、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較高,債務相對集中于非金融企業部門。

這是2016年6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對目前中國債務問題的總結。

近期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問政”論壇上,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最年輕的“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鐘寧樺指出,其實在過去的16年間,中國大部分非上市工業企業負債率在不斷下降,有顯著的、整體性的“去杠桿”趨勢,而負債率的上升突出地集中于幾千家企業上,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國有、上市公司。

鐘寧樺對中國企業債務的結構性問題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四年多,仔細分析了1998-2013年間的工業企業數據,近400萬個企業樣本。他發現,在2013年的35萬家企業中,負債最多的前500家企業就超過了債務總量的1/4。在2015年上市公司中負債最多的50家企業竟累計了11萬億負債。

其中前十名的“債王”分別是中國石油、中國建筑、中國石化、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交建、萬科、中國聯通、保利地產和上汽集團。

鐘寧樺認為,中國企業的債務問題是結構性的:數以百萬的中小企業由于借款難或投資機會減少,債務率不斷下降;而大量的銀行貸款則流向了幾千家國有大企業。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