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找錢”啟示錄
融資難融資貴,可以說從民營企業誕生的那天起,就如影隨形一直困擾著民營企業家。過去這么多年,民營企業到底是如何在不利的條件下解決融資問題的?而這些路徑現在為何失靈?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曾玉
融資難融資貴,可以說從民營企業誕生的那天起,就如影隨形一直困擾著民營企業家。過去這么多年,民營企業到底是如何在不利的條件下解決融資問題的?而這些路徑現在為何失靈?
民間投資告急,國務院辦公廳為此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被列為重中之重。
欲解民間投資之困,必先解民企融資之難。問題看得很準,但問題的解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融資難融資貴,可以說從民營企業誕生的那天起,就如影隨形一直困擾著民營企業家,迄今并無良方,甚至有惡化之勢。
因此,在求索老問題能否找到新路子之前,不妨換個思維,看看過去這么多年,民營企業到底是如何在不利的條件下解決融資問題的,而這些路徑現在為何失靈。
在《后街金融》(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一書中,美籍華裔學者蔡欣怡考察了自改革開放至2001年前后中國民間金融的歷史,為人們理解那段歷史時期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狀況提供了鮮活的材料和新穎的視角。
在蔡欣怡看來,如果不能理解中國迅速成長的民營經濟是如何籌措到資金的,人們可能無法真正理解為什么民營企業的驚人成長應該被視作一個“奇跡”:一方面是中國金融體系事實上的“雙軌制”,一方面考慮到私人金融交易能夠破壞國家控制通脹的努力,滋生投機性的資本投資活動,國家一直對其民間融資嚴防有加。然而正是在這樣雙重不利的情境中,中國的民間金融蓬勃發展起來。
一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