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何曾讓竺可楨“管天”?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召見竺可楨等談話,確有其事;但“毛澤東讓竺可楨管天”,則純屬虛構。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58年10月27日,毛澤東到中關村參觀中科院科研成果展,竺可楨(前排左三)在地學展臺前陪同。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召見竺可楨等談話,確有其事;但“毛澤東讓竺可楨管天”,則純屬虛構。
竺可楨(1890-1974)是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歷任中央研究院氣象學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和中國科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他把一生獻給了中國現代科教事業。
筆者自2001年3月起受命主持《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工作,因此平時比較留意與竺可楨有關的文獻,以便備選納入《全集》。這一年6月28日,《北京青年報》用了一個整版,刊登了一篇關于竺可楨的文章,標題是“毛澤東讓他管天”,十分醒目,與這一標題對應的文字是這樣一小段:
1964年他(竺可楨)寫了一篇重要論文《論我國氣候特點及其與糧食生產的關系》……毛澤東看到此文后非常高興,專門請竺可楨到中南海面談,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好??!我們有個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補充了八字憲法的不足。”竺可楨回答:“天有不測風云,不大好管呢!”毛澤東幽默地說:“我們兩個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來了!”
捧讀之時,我即心生疑惑,當即找出竺老日記原本,經仔細核對,發現毛澤東召見竺可楨談農業八字憲法的文字中并沒有“管天”的內容。出處何在?報文作者并未說明。我為此致函該報,希望與作者聯系,但無下文。
2014年初,《竺可楨全集》竣工,在4月28日召開的出版研討會上,我向到會學者提出了對這一談話內容的懷疑,亦未能得其解。會后我即決心對此一探究竟。
毛澤東召見竺可楨的緣由
在1958年初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要以躍進的速度提前實現《農業四十條》中確定的發展目標。同年12月9日,他在八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提綱中認為已經確立了“以深耕為中心的水、肥、土、種、密、保、工、管八字憲法”(《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638頁),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一九五九年國民經濟計劃的決議》,后來因為強調以“深耕”為中心,將八個字的順序予以調整,將“土”從第三位提到第一位。
傳統農業耕作中,本來就有通過適當翻地深耕以利于土壤保持蓄水的生產經驗,但事情總有個度,如果過度深翻,就會把土壤的營養層翻到深處而使糧食減產。在大躍進高潮中,由于各級干部瞎指揮,不按科學規律辦事,“土”是愈挖愈深,“密”是愈植愈密,高產衛星滿天飛,導致1958年的糧食總產遠遠低于1957年……
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了有關國民經濟建設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又向全國各部門發出了“支援農業”的號召。
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分工中,竺可楨長期分管地學與生物學部門的研究機構。1961年以后,他將很大精力投入到組織院內科研力量支援農業的工作中。
在院外,他還擔任全國科協副主席,兼任中國氣象學會和中國地理學會的理事長。1963年2月,中國地理學會理事會決定,本年舉行以支援農業為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