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是如何貪污黃河治理款,發洪水財的

一條黃河,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但卻成了那些貪污蛀蟲們的“搖錢樹”。

山西吉縣,入汛后最大流量的黃河壺口瀑布。(新華社 呂桂明 /圖)

一條黃河,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但卻成了那些貪污蛀蟲們的“搖錢樹”。

晚清從太平天國運動再到捻軍,從列強的入侵再到賠款割地,其財政收入再不像早期那般富裕闊綽。治河,再不像過去那般,動輒出手上千萬兩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清朝官員是如何發洪水財的。

民間諺語云,農歷六月正是行雨季。此時的南北各地,大雨暴雨不時會光顧。暑天行雨季節,現代社會考驗的是城市的排澇設施是否完備;而在古代社會,行雨季節考驗的是河堤是否牢固。

尤其是黃河,這條幾乎年年決口的大河,更是年年考驗著沿河的治理情況。治理黃河就要花錢,當國家撥款,各地方官就有從中撈取好處的空隙可鉆。清代黃河的治理,相比于前朝,更是弊端叢生。

清王朝對于黃河的關注,不可謂不重視。滿清政權剛剛入關,順治元年(1644),就設立了河道總督,專門管理黃河河務。

但是,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使得清代黃河水患更加嚴重。上游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就會產生,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到下游河道,慢慢高過兩岸地面,就造成黃河決溢改道。那時的人們沒有環保觀念,治理黃河,也只是哪里決口了,趕緊堵住哪里。如此一來,治河就是被動等著它決口,然后再把它堵上。

清朝中前期,朝廷財政富裕,一年收入大約有五千萬兩以上白銀。正是因為有錢,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