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七地“馬不停蹄”李克強汛區30小時
“目前平穩并不代表未來沒有大的汛情?!崩羁藦姸谝龊梅来笱?、抗大災的準備。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6年7月8日,武漢湯遜湖邊,雖然雨勢暫時停歇,但道路仍泡在水里,過往行人好像行走在海邊。
“目前平穩并不代表未來沒有大的汛情。”李克強叮囑要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準備。
飛機在長沙降落前,一位隨行人員從空中俯瞰,發現河湖泥塘都是渾濁的,第一反應還以為到了黃河。
李克強看到巡堤員手中拿著能定位的對講設備,有意拿著指揮端設備走到遠處跟巡堤員對講,以了解設備性能。
“事先看不到發言材料,沒有心理準備,猛一聽陳部長說出各種數字,感到驚心動魄。”
2016年7月5日早上8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坐的專機從北京啟程,飛往安徽。
飛機在空中剛剛飛穩,李克強已開始工作。水利部長陳雷和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機艙里向總理匯報水利和氣象情況。此行第一站,是去安徽淮河汛區察看汛情。李克強不時與同行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晶交換意見。
在淮河汛區半日,李克強隨后又趕赴湖南、湖北,7月6日下午返回北京。30個小時內,考察了3省7個地方。一位隨行人員覺得此行“格外復雜”:時間緊急,路線臨時有調整,每到一個地方,下了飛機或高鐵,只能“沖”上汽車趕赴考察點,中間沒有停留。
李克強在1天半時間里,白天上莊臺、登大堤、赴險段、趟江水,夜間還要召開會議。媒體在形容李克強此行的節奏時用了“馬不停蹄”4個字。
“目前平穩并不代表未來沒有大的汛情”
飛機在安徽阜陽機場降落時,預報中的降雨并沒有來臨。李克強及隨行人員一分鐘都沒有停留,立即坐上汽車,前往被稱為“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
驅行1個多小時,上午10:40,李克強到達始建于1953年的王家壩閘。
此閘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分界處,也是淮河、洪河和白露河三河交匯處。從淮河源頭的桐柏山至王家壩閘,地理落差高達178米,每逢暴雨,上游坡陡水急,閘要遭受巨大的抗洪壓力;而王家壩閘以下至洪澤湖三河閘的地理落差僅為16米,河道平緩、狹窄彎曲,水流不暢,洪水難以迅速流向下游,容易在此成澇。因此王家壩閘也被比喻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風向標。
今年入梅以來,安徽沿江沿淮地區經歷了多輪降雨,到7月4日,包括淮河在內,安徽的河道堤防共出現了466處險情,王家壩閘剛經歷兩輪洪峰的考驗。
李克強到達的當天,一輪洪峰剛剛過去,閘基上還能看出洪峰虐過時的印記。
走上閘翼墻邊的平臺,李克強一邊察看,一邊聽取淮河流域防汛情況匯報。據隨行人員回憶,得知王家壩當時的水位是25米多時,他又問道:“淮濱(淮濱縣位于河南,在淮河的上游)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