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留下爛攤子,她來收拾
與今日英國脫歐派急欲逃離的失敗主義主張截然不同,撒切爾夫人并非與歐洲一體化唱反調,而是試圖闡述一種不同于歐洲大陸領導人主張的一體化路徑,并以此主導一體化進程。
責任編輯:聶寒非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1日,英國倫敦,保守黨新任黨首特雷莎·梅發表媒體講話。
與今日英國脫歐派急欲逃離的失敗主義主張截然不同,撒切爾夫人并非與歐洲一體化唱反調,而是試圖闡述一種不同于歐洲大陸領導人主張的一體化路徑,并以此主導一體化進程。這種積極的參與姿態將英國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到了后帝國時代的新高度,也讓她自己在全世界光芒四射。
這或許就是特雷莎·梅在面對未來時能夠從歷史中汲取的最大智慧。
瑪格麗特·撒切爾在1973年3月的一次電視采訪中說:“我的有生之年,沒有(第二位)女性會成為首相。”
就像這位一代政治巨人說過的其他許多話一樣,這句預言得到了歷史的證明。直到撒切爾夫人離世三年多以后,英國才誕生了史上第二位女性首相。2016年7月13日,特雷莎·梅將成為瑪格麗特·撒切爾26年前含淚離開以后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唐寧街10號女主人。
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在無數黨內大佬的虎視眈眈之下,這位卡梅倫內閣內政大臣梅的當選看起來有些戲劇性。不過,在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卡梅倫最得力的臂膀及繼任者的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早早地宣布無意參加接替卡梅倫出任首相的保守黨新領導人選舉之后,特雷莎·梅其實幾乎已鎖定了下一任首相的位子。
她的當選充分顯示了比她年輕許多的戴維·卡梅倫在保守黨內依然擁有的強大影響力。
輿論一度普遍認為,保守黨內部的脫歐派在贏得6月23日的公投之后將會順理成章地入主唐寧街10號。他們中的一些人支持英國脫歐的根本目的,說到底也正是指向這個寶座。但脫歐陣營領導人(包括充滿人氣魅力的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卡梅倫曾經的好友、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以及最后與特雷莎·梅競爭黨魁之位的能源部次官安德里亞·利德索)的雄心先后都遭到了挫敗。
將成為英國新首相的特雷莎·梅是保守黨內的留歐派,也是卡梅倫的另一位重要盟友?,F在,她必須小心翼翼地收拾前任留給自己的爛攤子。
盡管梅贏得了一半以上黨內同僚的支持,承諾將以“強有力的領導”彌合退歐公投引發的政治分歧和市場動蕩,并帶領英國成功完成脫離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