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對手狂追,缺席高端市場 小米“急剎車”
兩年前沖到中國第一的小米手機,現在出貨量跌落前五。手機仍是小米生態平臺的核心載體,如果小米不能保持手機業務上的優勢,其龐大生態體系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茹
2016年3月29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對小米生態鏈進行戰略升級,推出全新品牌——MIJIA米家。
兩年前沖到中國第一的小米手機,現在出貨量跌落前五。手機仍是小米生態平臺的核心載體,如果小米不能保持手機業務上的優勢,其龐大生態體系將何去何從?
2016年6月28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天津舉辦的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小米最早將在2025年上市,那時小米“15歲”。二是目前小米的主要精力放在實體店的拓展和新產品開發上。
雖然雷軍仍在輕松談論未來,但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陰影卻揮之不去。
小米成立6年來,給外界最顯眼的標簽是電商模式及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正是這兩個利器,讓小米在2014年跑到了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位置。
也就在2014年,小米的產品品類迅速擴張。如今,除了手機、電視和路由器這三個小米自營品牌外,小米通過生態鏈模式,把觸角伸向了無人機、自行車、手表、凈水器、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插線板、藍牙音箱、平衡車、自拍桿等領域。
此外,小米還進入了影業、直播、大病保險、互聯網金融、VR和智能機器人等非制造業領域。
但就在小米高歌猛進的同時,作為根據地的手機業務,卻面臨出貨量下滑的壓力。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在今年4月底的一份報告中稱,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的前五名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其中,OPPO和VIVO取代的是小米和聯想的位置。
表面上看,小米業績的下滑跟大形勢有關。IDC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0.2%,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小同比增幅。其中,iPhone的銷量有史以來首次下降。
但為何在同一時期,華為、OPPO和VIVO卻能逆勢增長?
更大的懸念是,小米將如何扭轉困局?如果失去手機的支撐,小米整個生態鏈還能持續發展嗎?
小米手機為何減速?
小米曾經創造過奇跡。據小米官方公布的歷年手機出貨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在2011年出貨30萬臺,2012年出貨719萬臺,2013年出貨1870萬臺,2014年出貨達到6112萬臺,2015年超過7000萬臺。
在金立手機副總裁俞雷看來,2014年小米的銷售之所以能大爆發,在于當時抓住了微博和微信等社會化營銷的媒體紅利,同時比較早地站在了智能手機行業的風口。
“當時傳統手機廠商的包袱很重,積累了很多功能機庫存需要消化。同時,在銷售、渠道和營銷上依然是功能機時代的思維慣性,所以電商的性價比模式,會暫時占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