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房票”: 為“去庫存”而生

一種旨在去樓市庫存的新型棚改拆遷方式——“房票制”,2015年以來在多地推行。在剛剛推行這一制度的庫存壓力巨大的鄂爾多斯,人們已經體會到這一新事物的“硬幣兩面”。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茹

至2015年,鄂爾多斯市房地產市場庫存量仍高達25000套左右,“去庫存”壓力巨大。(視覺中國/圖)

一種旨在去樓市庫存的新型棚改拆遷方式——“房票制”,2015年以來在多地推行。通過方便價值計量和可流通的制度設計,房票制把棚戶區改造產生的住房需求,引導至存量樓市。在剛剛推行這一制度的庫存壓力巨大的鄂爾多斯,人們已經體會到這一新事物的“硬幣兩面”。

經過層層審核,家住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滿都海巷的李嘉莉,拿到了她們家的“房票”(全稱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房屋兌換憑證”)。憑借這些“房票”,李嘉莉能在鄂爾多斯兌換到一套新房。

2016年3月29日,鄂爾多斯東勝區公布了《東勝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征收補償方案”),除了對拆遷戶進行部分現金補貼外,拆遷房評估金額全部以“房票”或“地票”的形式發放給棚改戶——如果拆遷房是院落,則房子折成“房票”,空地折成“地票”。憑借房票、地票,拆遷戶可到政府已經回購的商品房小區房源中,自行選購安置房。

相較于以往拆遷安置工作中指定“回遷房”的政策,引入市場調節功能的“房票制”,一定限度內給予了拆遷戶兌換新房的自主選擇權。“這個政策算是很公開、公平。”李嘉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去庫存”壓力

與“原址回遷”和“貨幣化安置”等棚改拆遷補償方式不同,“房票”可以最終兌換成存量房屋,達到“去庫存”目的。

不同于傳統的棚戶區改造拆遷“原址回遷”和“貨幣化安置”,“房票制”是一種旨在樓市“去庫存”的新的拆遷補償方式。2015年,“房票制”在浙江奉化、安徽安慶等地推出,其盤活存量住房市場的效果顯著。

2016年3月,鄂爾多斯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在鄂爾多斯,作為拆遷戶兌換新房的憑證,房票、地票總共有1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不等的7種面額,票面一式三聯,標注有平方米數、地段類型、每平方米單價、兌付截止日期等主要信息,以及背面可識別持有人信息的二維碼。

鄂爾多斯東勝區委宣傳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