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你我如何面對道德困境
“你還打你父親嗎?”這個挑釁性的問題,回答難以出新,不是因為設置了陷阱,而是陳述了部分事實。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羅潤浩
不教訓、不干涉、不侵犯。
“你還打你父親嗎?”這個挑釁性的問題,回答難以出新,不是因為設置了陷阱,而是陳述了部分事實。澄清是非、糾正謬誤、表明態度,一旦被引入道德領域,自己能說通,別人未必能想通。
道德與行為,存在互證關系,卻可能被無限放大。比如,能干出這事,怎么說他是好人?他是好人,怎么會干出這事?于是,人們習慣于斷定,道德為里,行為為表;道德決定行為,行為反映道德。
面對惡行,一方面在就事論事處理,另一方面想一勞永逸解決。人們下了很大勁兒,想通過重塑道德,以匡正行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