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中的生死

十集紀錄片《人間世》在上海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每集一個主題,包括急診室、急救車、器官移植、臨終關懷……通過醫學反映社會基層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責任編輯:朱曉佳 袁蕾 實習生 葉曉琳 馬蕓

《人間世》攝制組在拍攝前后,都在醫院進行了長時間蹲守,以前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看個病要排那么長的隊,現在他們明白了長隊另一端的故事。(制組供圖/圖)

車在前醫生的日程井井有條。他供職于上海瑞金醫院的急診科。

通常,他早上5點50分起床,6點剛過出門,順手帶上自用的小藥盒——他有醫生中常見的高血壓和腰椎問題。他半小時后到達醫院,邊吃早飯,邊打開電腦,查閱病人的病情和化驗單,再巡視一圈,與病人聊一會兒,避免漏掉重要信息。七點半,他與夜班同事交班,開始查房。

車在前負責18張病床,新來的和病情不穩的病人,需要格外關注。查房將近11點結束,他開始做的換藥、穿刺、引流和血液凈化等操作,都關系著危重病人的診治。

下午四點,車在前開始接待家屬。他本應五點下班,往往因危重病人而拖到七點多鐘。遇上緊急搶救,他可能連續工作48個小時,甚至更久。

從1993年上大學開始算,車在前跟醫生這個行業打交道已經23年了,大多數時候,他已經能夠坦然面對死亡:“不可能病人家屬哭,我們也跟著哭。你要冷靜下來,控制整個場面,安排醫護人員搶救,同家屬溝通,安撫他們的情緒。”偶爾,他也無法保持超然。

2015年9月15日,一位年輕人因為海鮮中毒入了院,下消化道大出血。醫生忙著為病人做血液凈化,父母在一邊雙手合十祈禱,面容悲戚。車在前反復向焦急無助的家屬們強調,醫生非常想救他:“24歲我們都經歷過的,他太年輕了……”

病人稍有好轉,但轉天上午,消化道大出血,醫生緊急從血庫調血,用盡了所有醫學手段。15個小時后,深夜23點,搶救終告失敗,這個年輕人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病人的身體機能逐漸消失,家屬在走廊哭泣。車在前原本可以離開了,但他站在病床前,幾乎是下意識地,一點點擦干凈病人的血,做些清理。

對車在前來說,他有48個小時沒法合眼,除了這位年輕的病人,他前后還得救治另外兩位老年患者,雖然另外兩位都搶救成功,但最終還是得遺憾地送走這位年輕人。醫學的能力有限,車在前只能感慨:“你沒得選啊。”

2016年6月11日開始,十集紀錄片《人間世》在上海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每集一個主題,包括急診室、急救車、器官移植、臨終關懷……通過醫學反映社會基層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次搶救,出現在紀錄片《人間世》第一集中。

“醫生百分百愿意讓病人活下來”

周全是上海廣播電視臺深度報道團隊的負責人。團隊的工作職責就是找題材、拍片子。

一開始他們想拍的是基層治理。編導團隊走訪過居委會、派出所,發現都不太好用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然后挑上了醫院,基層醫生、醫改、看病難……一脈相承。

《人間世》的編導團隊是四個小伙子,四位編導下到醫院,分頭帶領八個攝制組拍攝,每組六七個人。

周全在《人間世》擔任總導演。開拍前,團隊就確定要在醫院扎下去,希望編導和醫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大家開玩笑,說要加上醫生的微信,“看到他們脫下白大褂,放下手術刀,半夜兩三點鐘發出一條最真誠的朋友圈,能夠參與他們朋友圈的討論。這才足以開拍。”

上海市衛計委非常配合《人間世》的拍攝,組織了22家醫院參與了協調會。此前,衛計委曾與東方衛視合作過急救真人秀《急診室的故事》。

編導之一秦博在瑞金醫院蹲守了超過一年半。他從前也因看病排隊而焦慮,拍紀錄片,才知道了長隊另外一端的故事——秦博說,2016年7月4日到10日,瑞金醫院僅內分泌科4間診室就接診3692人——平均每個診室每天要接診131人,而每個診室上午和下午都只有一位醫生。

瑞金醫院的急救與心臟手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