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比火化了,剩下一捧灰,要好得多” 《人間世》里的器官捐獻

2015年1月1日,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器官。親屬間活體器官和公民逝世后捐獻的器官,成為供體器官主要來源。一年間,中國有2766人在去世時捐獻器官。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馬蕓 葉曉琳

醫護人員向器官捐獻者遺體告別。(《人間世》截圖/圖)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紀錄片《人間世》第三集《團圓》的開頭,遠處,王述成與妻子焦蘭珍在兒子墓碑前閱讀感謝信,畫外音是他朗誦唐詩《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三個月前,王述成的兒子焦俞去世,年僅25歲。2015年10月25日,因腦腫瘤,焦俞從成都緊急轉往上海華山醫院。11月2日晚,病情惡化,被確診為腦死亡。

王述成夫婦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他們不敢告訴孩子90歲的外公,怕老人無法承受。“我們家痛苦,但要使其他那些病員家庭幸福。”焦蘭珍說道,幾近哽咽。

醫生再次確認焦俞腦死亡。王述成需要簽字,放棄治療。寫完“放棄”,他無法繼續下筆,總覺得繼續搶救,兒子還有一線生機。最后,焦蘭珍下定決心,勸慰丈夫,而后痛哭起來。簽完字,王述成茫然地離開座位,好像靈魂瞬間被抽掉。

現在,王述成不愿再接受采訪。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團圓》中,他們“已經真實地表達了因兒子不幸最后作出捐獻的初心”。

“總比他火化了,剩下的全無,就是一捧灰,要好得多。”在紀錄片中,悲痛的王述成這樣表達自己的“初心”。

自華山醫院2013年1月啟動器官捐獻,焦俞是第13位捐獻者。2013年底,第一位捐獻者管瑩,也是主動提出捐獻。在器官捐獻案例中,主動捐獻的比例很小。

2015年1月1日,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器官。親屬間活體器官和公民逝世后捐獻的器官,成為供體器官主要來源。一年間,中國有2766人在去世時捐獻器官。

好像做了虧心事

做護士長時,蔡國瑋見過很多痛苦死去的腫瘤病人,也接觸過未獲器官移植,抱憾去世的病人。2015年初,她剛退休,開始擔任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少可以彌補親歷的遺憾。在華山醫院,持有中國紅十字總會所發證書的協調員,大約十位。

新工作開了個好頭。蔡國瑋第一次去溝通,去世的是位母親,五十多歲,哈爾濱人。小女兒與父母在上海生活多年,通情達理。她跟小女兒談,對方答應得痛快:&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