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來了,巨災險離我們還有多遠?
老李萬萬沒有想到,他喂養的幾千頭豬在南方洪災泛濫的七月火了一把。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張馨予
2016年7月17日,湖北通順河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段發生潰口。
中國:許多商業保險不包括因洪水遭受的房屋或其他財產損失,居民因洪災幾乎無法獲得商業保險保障,而農業保險給予農民的補償金額也十分有限。綜觀全國發現,保險業缺乏企業社會責任,缺乏創新與探索勇氣,產品同質化,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保險品種不多。
美國:由《聯邦洪水保險法》《全國洪水保險法》及《國家洪水保險計劃》構建的巨災保險體系是一種帶有部分強制性的非營利巨災保險計劃。政府承擔巨災保險的保險風險和承保責任,保險公司通過銷售洪災保險獲得傭金收入。
老李萬萬沒有想到,他喂養的幾千頭豬在南方洪災泛濫的七月火了一把。2016年7月4日,一組6000頭生豬(后辟謠為3000頭)浸泡在水里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也傳遍了微博。照片里,3000頭生豬漂浸在洪水里,養殖場員工老李穿著雨衣,低頭抹淚。
事情在第二天凌晨出現了轉機。安徽省舒城縣一家企業的救援小組調來鏟車等救援工具,將一部分生豬運送了出去。7月11日,舒城縣康元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元公司”)在公開信中說,公司遭遇的災情于7月7日已基本消除,“我們有能力克服當前的困難,謝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一切捐贈”。
從那時起,肆虐多地的水災才剛剛露出獠牙。
來自國家防總的最新消息,截至7月13日,全國已有1508個縣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5460千公頃。
面對著南中國的滾滾洪流,許多受災的企業和家庭仍在努力搶救浸泡在洪水里的產品和糧食,他們不希望眼前屬于自己的財產和口糧在洪災中化成泡影,等待著“也許”會到來的賠償和救助。
能賠多少,我們不知道
2016年是安徽廬江縣村民賈文富來舒城縣的第三年。他在舒城縣柏林鄉界河村承包了約180畝土地,一年耕作兩季,一季種水稻,一季種小麥。
今年洪災一來,賈文富剛播種的稻苗全部泡在了水里,顆粒無收,損失近十七萬元。堆放在家里原本用作下半年麥種的8000斤小麥,現在全被洪水泡壞。一車價值近兩萬的肥料囤在家里,因洪水進了屋子,全部化成水。
“那時候田都被洪水淹掉了,大水過后一眼望去,田里連一根秧苗都沒有了。”賈文富說。
因為損失實在太大,洪水退后村里號召村民“倒種春”,也叫“翻秋”,就是將收獲的早稻作晚稻來種,以盡可能挽回損失。
除了“翻秋”補救,買農業保險也是降低村民損失的一種辦法。舒城縣界河村的主要種植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