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史上最強暴雨之后丹麥首都如何“管理”暴雨
這一龐大規劃的資金主要來自水費中的廢水處理提價。對于一個擁有170平方米房產的哥本哈根家庭來說,每年最多多交1375丹麥克朗的水費。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趙雅 李蕊
一到雨季,哥本哈根便面臨內澇難題。這是2014年一處道路遭洪水淹沒,汽車變“游船”。
哥本哈根市政府官網每天都會通報消息,并征求民眾意見。有時遇到新的市政項目,市政府便在網上發通知,邀請大家前去市政廳觀看規劃,和市政府官員、設計師當場交流。
這一龐大規劃的資金主要來自水費中的廢水處理提價。對于一個擁有170平方米房產的哥本哈根家庭來說,每年最多多交1375丹麥克朗的水費。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1日,經過一年半的修繕,哥本哈根的圣·安娜廣場重新向公眾開放了。
圣·安娜廣場是丹麥首都的著名地標之一,廣場狹長,一直延至新港。如今擴寬了街心公園,安置了休閑設施和兒童游樂場。但不惹人注意的變化細節是,兩旁新栽的樹間,每塊綠地都呈下凹式;路面用花崗巖石塊或厚木板鋪成,耐用、美觀,更重要的是:滲水。
這是目前哥本哈根正在建設的氣候適應型項目之一:一遇暴雨,下凹式綠地便起到存儲雨水作用,雨水通過綠地下面的管道,一直流到海里。按設計,這個項目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暴雨,總投資額為7億丹麥克朗(約6.9億人民幣。匯率大致相同,下文不再換算)。
這僅是這座海港城市龐大規劃中的一角。2011年,哥本哈根出臺氣候適應規劃(Copenhagen Climate Adaption Plan),2012年,又出臺暴雨管理規劃(Cloudburst Management Plan 2012)。根據市政府去年底消息,300個相關項目又得到了批準,將在未來20年-30年內完成。
按此宏大藍圖,哥本哈根未來將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暴雨。而這一宏愿,恰恰來自5年前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暴雨。
社會大討論
時鐘撥回到2011年。當年7月2日,哥本哈根遭受了史上罕見的暴雨襲擊,不到3小時,市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