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億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去壞賬

了將不良貸款移出資產負債表,焦頭爛額的銀行求諸資產證券化,或國企、央企等接盤者;借款企業則利用規則漏洞,千方百計通過虛假的租賃合同、迂回重組等方式逃債;地方政府手中也有融資平臺、地方AMC等可資利用。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曾玉

2016年5月,由中國銀行發起的“中譽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標志著自2008年以來暫停的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正式重啟。(視覺中國/圖)

為了將不良貸款移出資產負債表,焦頭爛額的銀行求諸資產證券化,或國企、央企等接盤者;借款企業則利用規則漏洞,千方百計通過虛假的租賃合同、迂回重組等方式逃債;地方政府手中也有融資平臺、地方AMC等可資利用。

在央企、國企大規模合并重組的國資改革背景下,為了避免“被合并”,許多央企、國企都有并購資產以“做大盤子”的需求,眼下的不良資產正是一頓性價比極高的盛宴。

龐大的銀行不良資產正在催生新的市場。

在一輪巨幅信貸擴張后,如今銀行壞賬率再度回升。

中國銀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創近七年新高;不良貸款余額接近1.5萬億元,這是繼1999年銀行剝離1.4萬億不良資產后,又一個超萬億的“大包袱”。

中國商業銀行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意味著借款人很可能無法足額償還借款。除了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余額和占比也在顯著增加。近日,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華融集團董事長賴小民公開表示,目前銀行業“關注”類貸款已達到三萬多億。

在不良資產接收端,是一門壟斷的生意——10戶以上的不良貸款只能批量剝離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四大AMC”),以及目前各地成立的29家省級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地方AMC”)。

但與龐大的不良資產規模相比,被壟斷的處置渠道已無法滿足銀行的需求,再加上當前監管層對于銀行借通道“假出表”的打擊,更加劇了銀行不良處置壓力。曾經一度形同虛設的資產保全部門如今儼然各大銀行的熱門崗位,“壓力大不大”也成了行業間的問候語。

為了將不良貸款移出資產負債表,焦頭爛額的銀行求諸資產證券化,或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等接盤者;而不良貸款的借款企業則利用規則漏洞,千方百計通過虛假的租賃合同、迂回重組等方式逃債;想要降低地方債務風險的地方政府,手中也有融資平臺、地方AMC等可資利用。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位民資AMC高管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眼下被各路資本盯上的銀行壞賬,“不良資產到了風口上,野蠻人就進來了。”

不良資產證券化

目前發行的兩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還遠遠沒有市場化,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難以定價;二是銀行清收能力不強。

7月8日,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公眾號掛出消息稱,農業銀行“農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將于近期發行,發行規模30.64億元。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