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見地】官員躲記者,正常不正常
感念那些善意提供幫助的體制中人;對一味躲閃回避的“大忽悠”,不妨一笑了之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周小琪 羅勛
感念那些善意提供幫助的體制中人;對一味躲閃回避的“大忽悠”,不妨一笑了之
偶爾翻看自己采寫的報道,發現有個變化:2011年我剛開始做時政新聞的時候,文章里到處都是真名實姓的地方官員。而最近一兩年,化名、匿名的稍多。
因為做時政新聞,不得不經常與一些地方官員打交道。最初,腦子里總記著一條紅線:新聞稿必須客觀真實,每一句話都要有來源且經得起推敲。所以,總要把采訪對象的身份姓名寫得明明白白。
可是,干著干著,發現問題來了。有時候,采訪的話題在地方上有些敏感,有的涉及人事變動,有的涉及潛規則,有的涉及官場丑聞,地方官們難免諸多顧忌而不愿多說。偶爾有幾個開明友善的地方官愿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