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小憲法”再修改

有些原則與權利雖規定了,但在實施中執行還沒有到位。比如,公開審判原則,有些法院故意讓本部門人員占領法庭位子,不讓社會上人旁聽,或以座位不夠規避公開審判原則。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項玥云 樊盛濤

(向春/圖)

在“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中,法庭審理主要圍繞“偵查卷宗”,有爭議的重要證人幾乎不出庭作證,使質證難以真正展開,從而使法庭調查虛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要求法庭審理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有些原則與權利雖規定了,但在實施中執行還沒有到位。比如,公開審判原則,有些法院故意讓本部門人員占領法庭位子,不讓社會上人旁聽,或以座位不夠規避公開審判原則。

著名法學家、刑事訴訟法奠基人陳光中教授在2016年6月23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又到了準備再次修改階段,這一修改或將在下一屆人大任期內完成。作為法學學者,覺得有必要從人權司法保障角度,展望與續談現行刑事訴訟法再次修改時注意的問題。

1996年:引入對抗制,裁判者走向中立

刑事訴訟法承擔著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雙重使命?,F行刑事訴訟法分別于1996年和2012年進行了兩次修改。第一次修改距頒布實施該法間隔17年,第二次修改距第一次修改間隔16年,兩次修改時間間隔上大體相同。新一輪刑事訴訟法再次修改是在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繼2012年第二次修改以來,現行刑事訴訟實施后暴露出的一些問題,為再次修改提供了動力。

現行刑事訴訟法頒布于1979年。當時,在國家層面告別“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拋棄了“文革”動亂年代公檢法辦案“無法無天”和“群眾運動”的審判模式,制定了該法,把刑事審判工作拉回法律軌道。但刑事訴訟法主要目的在于打擊犯罪,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忽略了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

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民主法制工作的加強,國家打擊犯罪形勢轉變,立法機關在1996年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增、改、刪達110處之多,在條文數量上凈增61條。

內容主要有:對職能管轄進行了修改,特別是調整了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范圍;完善強制措施,取消收容審查;強化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害人的權利保障;確立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不得定罪的原則,將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時間提前到偵查階段;擴大了不起訴范圍,決定不再使用免予起訴;對庭審方式作出重大改革,強化控辯雙方作用,發揮合議庭在審判中的決定作用,增設簡易程序;增設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進行法律監督的原則,加強對刑事訴訟各個環節的監督,等等。

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加強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在具體內容上則改變了“重打擊,輕保護”的刑事訴訟原有格局。刑事訴訟法修改在保障人權、保障程序公正方面更進一步。1996年修改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入了對抗制,裁判者走向中立,形成了控辯審三方訴訟化形態構造。

2012:強調保障人權

進入21世紀以來,轉型繼續深入,催生出人們更多權利訴求。2012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