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動物還是先救人珍稀動物入藥:修法落地,爭議不絕
野生動物保護法實現27年來首次大修,支持野生動物制品入藥。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趙雅 李蕊 黃子珈
新法律鼓勵發展人工種植養殖,支持開展珍貴、瀕危藥用野生動植物的繁育及其相關研究,動保組織擔心開啟規?;褂瞄l門。
野生動物保護法實現27年來首次大修,支持野生動物制品入藥。
不少動物保護人士擔憂,“這會不會刺激市場需求,打開規?;褂玫拈l門?”
而中醫藥研究結論則認為,“野生動物的原料被替代,導致中藥藥力和作用下降。”
“這不是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的時代。”2016年7月2日,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它基金”)執行秘書長張小海,在朋友圈感嘆。
幾小時前,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保法”)剛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實現27年來首次大修。
在野生動物制品能否入藥的問題上,新法規定: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可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作為藥品經營和利用的,還應當遵守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
而此前征求意見的中醫藥法(草案)則提出,“鼓勵發展人工種植養殖,支持開展珍貴、瀕危藥用野生動植物的繁育及其相關研究”。
兩部法律相互呼應,為野生動物入藥留出了法律通道。“這會不會刺激市場需求,打開規?;褂玫拈l門?”和張小海一樣,不少動物保護及科學界人士擔憂。
“野生動物能否入藥,是修法中爭議最激烈的話題。”在修法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承認。不過,他同時也拋出了中醫藥研究的結論,“野生動物的原料被替代,導致中藥藥力和作用下降。如果以后野生動物的原料都被替代了,中藥可能就沒用了。”
犀牛角、虎骨、麝香、牛黃、熊膽粉……當中醫遭遇日益枯竭的藥用動物資源,是保護動物,還是繼續治病救人?這正成一道必解的難題。
早期取消部分珍稀動物入藥
若非1993年那一紙禁令,陳?。ɑ┑幕曫B場或許會有一個不錯的“錢”景。而如今,價值過億的財富——成年虎尸卻只能在冷庫中沉睡,成了養殖場的沉重負擔。
1993年5月29日,國內野生虎不足100只的狀況,讓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國內“虎骨的一切貿易活動”全部被叫停。原衛生部在《中國藥典》中刪除了虎骨的藥用標準,與虎骨有關的所有中藥成藥也全部停產。
此前,中國于1980年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嚴格禁止虎產品的國際貿易。
“一下就被打懵了。”陳恕說。原本,養殖場曾憧憬,當老虎種群繁殖到一定數量后,考慮將正常死亡的老虎入藥。眼看克服了人工繁育的技術難題,老虎一天天多了起來,但還沒來得及高興,就遭遇了當頭一棒。
政策之變,讓飼養場“騎虎難下”。三歲的老虎一天就要吃八公斤肉,一年下來,一只老虎光伙食費就要好幾萬。養虎資金的巨大缺口,讓飼養場不得不減少喂食量,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