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恕我不能千篇一律地愛你們”70年前女文藝兵的革命與愛情

把自己定性為“桃色間諜”的次日清晨,劉燕瑾帶著“新我斗爭勝利”的滿心喜悅,跑到白洋淀滑冰。因為技術不高,女演員接連不斷地跌倒、爬起,這讓她心生感慨:這不就像人生的旅程嗎?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劉燕瑾(中)在張藝謀的電影《活著》里面演了主角福貴的媽。(王端陽供圖/圖)

把自己定性為“桃色間諜”的次日清晨,劉燕瑾帶著“新我斗爭勝利”的滿心喜悅,跑到白洋淀滑冰。因為技術不高,女演員接連不斷地跌倒、爬起,這讓她心生感慨:這不就像人生的旅程嗎?

“這是一本《愛經》,中國的,四十年代的,敵后游擊區的。”邵燕祥在序言中說。

母親劉燕瑾1943年到1947年的日記以《火線劇社女兵日記》為名被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之前,王端陽把打印本寄給詩人邵燕祥,本希望他能隨便翻翻,“寫上幾百字,表示他認識我媽就完了”。沒想到邵燕祥不但通讀一遍,并且寫來一篇長序。

“愛經”的書寫者劉燕瑾曾是八路軍冀中軍區火線劇社的女兵。邵燕祥結識“大劉”是在1960年代。在孫維世導演的前蘇聯題材話劇《葉爾紹夫兄弟》中,邵燕祥任編劇,“大劉”扮演女工程師“伊斯克拉(俄語意為火花)”,她在邵燕祥的記憶中長久留下“火花”的印象。

2012年,劉燕瑾去世,長子王端陽從母親遺物中發現四本日記、八封情書和兩張照片。情書和照片是大導演凌子風寄來的。那時,凌子風的名字是凌風。信、日記和照片都用包袱皮包著——這種冀中農村收納物品的習慣,劉燕瑾保持了一生。日記本是自釘的,其中那本大的是極漂亮的花布封面。翻開這個本子,有一頁夾著一片七十多年前的青蒿,藍色的油筆在這一頁寫著:

“反省應該有重點,反省應該抓著要害,這樣才能夠深刻,這樣別人才能夠滿意……那么對于我,我堅決應該清蒜(算)我的男女關系。”

“這是純粹私人的日記,沒有空話套話,她也很少寫當時的‘大事’,她寫的都是自己的感受。”王端陽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數過,母親的日記里有三十幾處寫到月亮,描寫都不一樣。厚厚一摞日記讓過了耳順之年的王端陽與年輕的母親相遇。

劉燕瑾,滿族正黃旗人,生于北平,“抗戰”爆發前,就讀于北平女二中。1935年,劉燕瑾在“一二·九”運動中參加了“民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兒子王端陽收集的老照片中,她穿著洋裝,與黃敬、張瑞芳們到北京郊區宣傳抗日,演《放下你的鞭子》,跳狐步舞。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劉燕瑾在二十九軍做軍醫的父親失蹤。劉家的經濟條件急轉直下。1938年,在冀中軍區衛生部工作的二叔把劉燕瑾帶到軍中。1939年,她調入冀中軍區直屬的火線劇社并加入中共。從1943年到1947年,劉燕瑾5年的日記,記錄了20到24歲最刻骨銘心的經歷。

許多的青年,在拼命地追逐著我

“夜里做了一個奇異的夢:許多的青年,強壯勇敢的青年,在拼命追逐著我。在無際的平原上,我飛快地跑著,后邊有一個人在追逐著我。在遼闊的海洋上,我像生了翅膀一樣翱翔著,后面也有人在追趕著我……”1944年5月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