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虎群:還剩多少?

然而盡管追蹤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保護機構所使用的技術仍然遠遠落后。

責任編輯:朱力遠

 

每只老虎身上都有獨特的條紋圖案,因此通過照片可以識別出每個個體并對它們計數。(環球科學供圖/圖)

除了在印度和泰國部分地區的少數保護區中老虎數量確有增長外,沒有可靠數據顯示東南亞其余地區和俄羅斯的虎種群回升。事實上,近年來柬埔寨、越南等國的可存活虎種群已經消失。為了保護老虎這種行蹤隱秘的貓科動物,首先需要更好地追蹤并觀察它們。然而盡管追蹤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保護機構所使用的技術仍然遠遠落后。

我在印度西南部的丘陵地區一個被稱為馬拉納德(Malenad)的地方長大,這里有著壯觀的荒野景色,也有讓我自小學生時便魂牽夢縈的老虎出沒。但逐漸浮現的事實卻令我心寒:牧場主和狩獵者快要殺光最后的野生虎,而伐木者為獲取木材正無情地將富饒的森林夷為平地。到上世紀60年代初,我十幾歲時,我已放棄了在野外見到老虎的夢想。

幾年之后,發生了一件可以說是奇跡的事情:鑒于自然保護者日益高漲的呼聲,印度總理英吉拉·甘地頒布了嚴格的自然保護法,并建立了幾個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虎保護運動在隨后的幾十年間在全球迅猛發展。在這方面,印度比大多數虎分布國做得都好:雖然印度只擁有20%的現存虎棲息地,它卻庇護著全球虎種群的70%。

盡管有這些保護舉措,全亞洲范圍內的老虎數量仍在持續減少。僅僅兩個世紀以前,野生虎仍分布在30個亞洲國家,從里海的蘆葦蕩到俄羅斯的針葉林,從印度的疏林到印度尼西亞的雨林。但曾經遼闊的分布地區如今已縮減了93%,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而如果只考慮有一定機會恢復的種群,所占據的面積就更小——僅相當于歷史分布區的0.5%。

這些總數為40-50個的種群被稱為“源種群”(source population),因為只有它們的個體數量多到足以自我維持。這些種群的處境如履薄冰,大部分都被人類活動區域包圍和孤立,隨時都有被破壞的危險,因此,它們就像危重病人那樣需要得到密切監測。然而,即使保護工作已開展了相當長的時間,依舊很少有人或保護組織能對老虎進行如此精細的監測,因此,科學家們對野生虎的實際處境所知甚少。傳統的虎調查方法最多只能確定它們仍在亞洲的哪些地區游蕩,而無法可靠地估算出還剩多少只。事實上,自然保護者在媒體前津津樂道的許多關于老虎的統計數字都缺乏可靠的證據支持。

不過,近年來,我和同事們在如何清點這些行蹤詭秘的貓科動物的問題上已經取得重大進步。我們結合了在動物經過時自動拍照的自動相機技術、識別特定老虎個體的軟件,以及能夠基于部分虎照片樣本推算出整個種群數量的復雜統計分析方法,大大加深了對幾個虎種群的了解。而下一步挑戰,則是敦促自然保護機構采用這些改良的調查方法來監測他們轄區內的老虎源種群的命運。

隱秘的目標

一個種群內到底有多少只虎,以及它們在哪,精確地回答這些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這些貓科動物稀少、行蹤隱秘、活動范圍大,并且分布的地理區域也極為廣闊。由于老虎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