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烙印】王承登:一百歲了,還要為家鄉做點事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趙建楠 陳浩源
王承登,1914年生于吉安富田北坑,祖上為廬陵富田古城王氏望族,其先輩曾轉遷興國城崗,后又回富田北坑定居。1930年參加革命,1934年12月于遵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經歷過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革命期間三次負重傷,其中1936年在瓦窯堡的戰役中,子彈從他左眼射進、右耳射出,差點犧牲。解放后在貴州轉業到地方。離休后,回到贛州生活至今。
我叫王承登。我就是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給習總書記寫信的那個老紅軍,今年102歲。
我差點被當作“AB”團
我只知道自己生于1914年,具體日期不詳。三歲喪父,七歲喪母,因為太過年幼,我連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
母親死后,我和哥哥投奔伯伯家。才七歲,我就得學會和大人干一樣的活:撿柴、放牛、打豬草、喂豬。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冬天,寒風刺骨,田里都已結冰,光著腳丫的我,走一步一個血印。
但那個年代不同今日“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那時地主剝削農民非常厲害。農民一年的收成,要拿出七成給地主,而農民只能得到三成。有一年,地主上我家來逼債,我們沒有錢還,地主就把四家人共養的一頭牛拉走了。
七歲的我,吃的是紅薯,睡的是稻草。遇到饑荒時,紅薯都沒得吃,只能以涼水充饑。“社會太不公了,太殘忍了。”當時想。
后來大伯二伯又相繼離世,堂哥參加了紅軍擔架隊,在一次運送紅軍傷員的途中,被敵人子彈打中不幸犧牲,我和哥哥又淪為無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