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戰略天平重新歸位”
導彈與反導,被稱為新型作戰力量的矛與盾。沒有反導技術,國家安全就暴露在別國導彈陰霾之下。2010年,中國成功進行反導技術試驗,讓失衡的戰略天平重新歸位。
責任編輯:姚憶江
陳德明,湖南常德人,現年49歲,國家863計劃某專家組副組長,參與執行數百發導彈武器飛行試驗任務,牽頭完成“反導靶場試驗技術”等十多個重大研究項目。
導彈與反導,被稱為新型作戰力量的矛與盾。沒有反導技術,國家安全就暴露在別國導彈陰霾之下。2010年,中國成功進行反導技術試驗,讓失衡的戰略天平重新歸位。
“中方適度發展反導能力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提高防御能力,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不影響全球的戰略穩定。”2016年7月29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的表態引起不小的社會反應。
當時有記者問楊宇軍,最近中央媒體集中報道導彈和反導試驗專家陳德明的事跡,并公布了中方關于中程反導試驗的畫面,以及近日中國官方首次公布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視頻影像,這是否說明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導彈防御系統?
陳德明是誰?
“豁出命也要干成這件事”
2010年1月11日,西北大漠,一枚攔截導彈鉆向天空。幾分鐘后,地面指揮屏上一片標志性的亮光閃起,攔截導彈成功擊中靶彈。
“這意味著,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獲得成功。”一向沉穩的陳德明回憶說,他當時揮舞著拳頭,激動地跳了起來。
這一幕,直到近日才公布,恰逢美國宣布計劃在韓國慶尚北道部署“薩德”終端高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