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有幾種玩法?一場“腦洞大開”的詩歌展
這場詩歌展,沒有常見的詩朗誦、學術討論,環繞在莎日娜身邊的,是詩歌的各式“活化”版本:墻上的油畫、攝影作品,老式電視機里的短片,造型各異的雕塑……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鄭嘉慧 楊鴻志
舞蹈家莎日娜把日本女詩人的詩歌《自線而生的人們·來》,改編成了一段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互相對話的舞蹈。
展廳里響起雨聲,青年舞者莎日娜穿過場內的雕塑和裝置藝術,翩然起舞。這是她第一次在一場詩歌展上表演舞蹈,而且是一段由詩歌“改編”的舞蹈。
這場詩歌展,沒有常見的詩朗誦、學術討論,環繞在莎日娜身邊的,是詩歌的各式“活化”版本:墻上的油畫、攝影作品,老式電視機里的短片,造型各異的雕塑……
2016年7月23日,由詩歌島主辦的“詩的”巡展在北京1+1藝術中心開幕。展出的內容也是“1+1”:一首詩+一件藝術作品。2015年,主辦方向莎日娜在內的其他幾十位藝術家征集作品,藝術家從指定的“香港詩歌之夜2015”合集中選擇一首,并以此為靈感創作一個藝術作品。
不是你不看,事情就過去了
莎日娜拿到詩集,反復讀了好幾遍,在她腦海中最有畫面感的,是日本當代女詩人多和田葉子的詩句:
不知你站在何方
難道那是我曾經站過的地方?
雖然傳來“快回來”的召喚聲
卻只想回到從未去過的地方
(《自線而生的人們·來》)
“我感到它里面有一種對話,一種自己和自己的對話。”這正符合莎日娜當時的心境,她剛剛結束長達三年的忙碌,想要放空自己,急需一次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四句詩,莎日娜讀了三個月,編出了一段15分鐘的舞蹈。
三個月里,莎日娜從家里翻出自己青春期寫的日記,細讀過去的心路歷程。在舞蹈版《來》的第一部分,莎日娜穿著藏青色的舞裙,翻開凳子上的日記本。這時,“過去的莎日娜”,一個紅衣女孩出現。她隨著日記的翻動,紅衣女孩重現莎日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