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試點一年考 海綿城市:時間緊,任務重
2015年4月,國家頒布了首批海綿城市試點。2016年入夏,16個試點城市有10個出現了內澇。住建部調研顯示,項目完工率較高,但存在著小、散、碎片化現象。而百億投資之后,海綿城市項目面臨難以維護的窘境。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王倩 趙雅 李蕊 黃子珈
2015年底,首批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四川省遂寧市,工人師傅正在建設“地下蜂窩儲水模塊系統”。
2015年4月,國家頒布了首批海綿城市試點。2016年入夏,16個試點城市有10個出現了內澇。住建部調研顯示,項目完工率較高,但存在著小、散、碎片化現象。而百億投資之后,海綿城市項目面臨難以維護的窘境。
“武漢洪澇后,好多人在否定海綿城市建設。”2016年7月10日,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迪華感嘆。不久前,他就接受媒體采訪,試圖為這一新興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正名。
2015年以來,30座城市分兩批,成為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然而,原本寄望能增強城市抵御暴雨等災害的工程建設,在2016年入夏卻遭遇了尷尬。根據新聞報道,首批16個城市試點里,包括武漢、鎮江、嘉興等在內,有10個出現了內澇。
面對尷尬,不少城市選擇了沉默。“緩一緩,現在我們還不方便接受采訪。”江蘇省鎮江市建設局婉拒了南方周末的約訪。而實際上,鎮江被不少專家視為目前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典范。
動輒數百億投資的海綿城市,正遭受強降雨的考驗。南方周末梳理了第一批試點建設狀況,以窺海綿城市的中國現實。
三年任務,時間太緊
“項目負責人都在工地忙碌,很少見到他們回來。”作為首批試點中唯一入選的縣級市,河北省遷安市住建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這是這一批先行者的目前常態。20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鎮江、遷安、廈門、武漢等16個城市成為首批海綿城市試點。時間很緊:3年期限,需在試點區域完成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目標。由此,首批試點建設如火如荼開展,如今已一年有余。
“所有試點城市都感覺,時間太緊。”據與會專家稱,2016年3月在深圳召開的一次海綿城市國際研討會上,鎮江、西咸新區等第一批試點城市一致反映時間問題。
據不少受訪專家稱,現階段,國內的規劃設計院所普遍存在技術、經驗、數據不足,首批試點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耗時很長。但迫于項目的時限,常常出現項目方案粗糙、生搬硬套,導致工程達不到預期效果。
2016年初,北京東方利禾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王幸大對首批試點的部分項目進行圖審。
“設計太過簡單了。”王幸大在圖審后當場指出。他對兩處試點城市的方案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