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派別林立,舌戰筆伐不休酣戰海綿城市

“這些都是西方垃圾,海綿城市建設大部分用于綠地的措施錯誤,會破壞綠地、污染土壤,致命打擊園林生態?!?/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王倩 趙雅 李蕊 黃子珈

(農健/圖)

“俞孔堅的言論很多硬傷,‘堤防沒必要、全拆掉’是非常錯誤的!”

“他們對我的觀點不理解,還抬杠。”

“這些都是西方垃圾,海綿城市建設大部分用于綠地的措施錯誤,會破壞綠地、污染土壤,致命打擊園林生態。”

“海綿城市不是顛覆性地改變園林功能,也和園林結合的。”

2016年7月10日,一篇題為《我們為什么要做防洪堤?》的文章在海綿城市業界不脛而走,引發關注。

文章劍指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2014年的一次演講,后者主張建立綠色海綿系統,將硬化河道變為生態廊道系統,砸掉防洪堤這樣的鋼筋水泥。

“俞孔堅的言論有很多硬傷,‘堤防沒必要、全拆掉’是非常錯誤的!”駁文作者——從業水利十年的“大崔”告訴南方周末。

“他們對我的觀點不理解,還抬杠。”2016年7月17日,俞孔堅對南方周末感慨,他從哲學角度提出了系統的雨、水價值觀。

這是海綿城市領域最近的一次唇槍舌劍。實際上,對于圈內人士,這類論戰早已司空見慣。

2013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潮起。在內澇頻發的窘況中,這一新興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成了各地新寵。從中央到地方,諸多城市成為試點,動輒投資數百億。

然而,自海綿城市概念提出以來,這一模式從設計理念、基本參數到建設方法等,均紛爭不斷。水利、給水排水、景觀、風景園林、市政道路等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專業領域,逐漸聚攏成派,不時短兵相接。

2016年夏,多輪強降雨致使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近半數內澇,爭論波瀾再起。

派別林立,爭論不休

“這是破天荒的頭一次。”2016年7月9日,在住建部組織的城市防洪排澇專家座談會上,程曉陶等幾位水利專家獲邀與會。在這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專家的印象中,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部長征求有關海綿城市建設意見會。

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