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萬世立良法,抑或為萬世覓良法? ——民法典編纂原則芻議

“為萬世覓良法”,我們樂見其成。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項玥云 樊盛濤

(農健/圖)

中國編纂民法典不能由法學家與法律界人士閉門造法,而應在法工委的主持下,打開思路,額外延請精通產權經濟學與新(古典)制度經濟學及精通進化博弈論的人士來設計與檢驗法律規則。

時間真是滌蕩一切喧囂的無情力量。10年前,《物權法(草案)》凝聚了全社會的輿論關注,還引發了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10年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民法總則(草案)》,向公眾征求意見,起止時間為2016年7月5日-8月4日,媒體對這一事件的關注還不如一個社會熱點事件,頗對不起這一事件的歷史性意義。

2016年6月27日,這個草案全文公布之前,新華社報道描述了這個法案的七大看點,包括:在涉及遺產繼承和接受贈與時,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限降至6歲等。媒體討論基本也有超越該報道設定的技術性范疇。獨獨把最大的看點漏了:這個草案的名字叫“民法總則”,而非目前仍施行的“民法通則”。

這一字之易,石破天驚。子曰,一言興邦。此之謂也。在中國人大網上,附在征求意見的草案后面的,是對該草案的長篇說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其第一節為“關于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考慮”。簡單說,“民法總則”是正在編纂中的民法典的第一編,統領其余各分編。民法典好比一個智能功能健全的人體,總則與其余各分編的關系,好比大腦與身體其余部分的關系。

中國將會有一部民法典,這是板上釘釘的了。但中國將會有一部什么樣的民法典呢?如何才能編纂出一部堪稱良法、澤被萬世的民法典呢?后面將證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跳出民法學界甚至法律界的小圈子,站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從更高階的視角來觀察,才能找到通往堂奧的最佳門徑。

大陸法系德國模式

先看中國的歸屬:大陸法系。羅馬法是大陸法系的源頭,以制定法、實在法與成文法為主要特征(羅馬法中也有一定的習慣法與非成文法成分)。“民法”一詞本意指羅馬市民法,即羅馬公民的法律,包括公法與私法。羅馬法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私法,528-534年編纂的12卷《查士丁尼法典》第2-8卷為私法,民法后來漸漸成了(羅馬)私法的代名詞。英美是普通法國家,但其衡平法也大量運用了羅馬法的基本原則。

在大陸法系內部,民法典有兩種主流編排模式:一種是《法國民法典》三編式,人、財產及所有權的各種限制、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這種編排延續了兩百余年(1804-2006),編排體例源自《查士丁尼法學階梯》人法、物法與債法+訴權的三編模式;一種是《德國民法典》五編式,總則、物權、債權、親屬與繼承。這兩種編排模式各自影響了一批國家。

1949年之前,南京國民政府于1929-1930制定公布了五編式民法典,總則、物權、債、親屬與繼承,于1931年施行,1949年在中國大陸被廢止,但在臺灣地區仍沿用至今(在臺灣前后有過二十多次修訂,但編排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