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人士眼中的區塊鏈

美國著名的IT研究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一種區塊鏈的狂熱傳染病已經侵入了金融服務行業。投資者在制定未來兩年投資方案時,可能要允許區塊鏈項目出現90%的失敗率。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曾玉

楊凱生、肖風、程立、李禮輝。(視覺中國、劉行喆/圖)

編者按:區塊鏈,在金融界正成為一個紅得發紫的熱詞。這種新的技術被稱為金融業的“底層革命”,許多人寄望于揭開金融科技新的一頁。

這種技術是否真有那么神奇,它到底會帶來什么?2016年7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金融研究院主辦的“2016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關于“區塊鏈”的討論成為了熱門話題。

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原行長等傳統金融機構代表,螞蟻金服等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專門從事區塊鏈創業的公司都就此話題在大會和分會場展開了多輪討論。

南方周末摘取其中重要內容,以饗讀者。

要警惕區塊鏈狂熱癥

楊凱生(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

從區塊鏈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確實有可能使互聯網的功能從信息傳遞轉化為價值傳遞。如果真能順利實現這個轉化,它對人們的經濟生活、金融生活乃至社會生活,將帶來遠比當下一般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更巨大的影響、改變。

值得擔憂的是,我們對區塊鏈的認識,有沒有可能像前幾年對互聯網金融一樣,再次陷入一種片面性的誤區,從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增加更多的、無謂的試錯成本?

我們現在常說區塊鏈的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誠然,理想化的區塊鏈系統,是點與點之間的網絡結構,似乎既不需要中心化的硬件設備,也不需要任何管理它的機構。但相關的技術標準、交易指令格式,以及涉及金融活動實名要求帶來的區塊鏈交易參與方身份認證與準入許可等,是否還需要一種中心化、類中心化的機構去制定、規范?這些問題似乎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厘清。簡單宣稱去中心化,是否或多或少存在既想從事金融活動,又不想接受金融監管的傾向?

還比如,區塊鏈的一大長處在于任何活動的痕跡均可追溯并不可篡改,這主要是說區塊鏈交易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Charley Cooper先生直言不諱地說:比特幣的強硬派說安全性不可能崩潰,可是我這么久都沒有發現任何不能崩潰的東西。

我認為他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否則無法解釋一些比特幣平臺為什么會垮臺。曾經創造了耀眼業績的眾籌區塊鏈項目,為什么也會遭到黑客攻擊?在安全性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