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成龍對話李連杰:誰是功夫之王?
晚上我偷偷開車到他住的賓館接他,我們開著車找到一個小店,一直聊天到天亮,又把他偷偷送回賓館。
責任編輯:袁蕾
成龍和李連杰必須現在就打 壹基金/供圖
4月16日,北京朝陽公園《功夫之王》首映,李連杰帶上自己的女兒。這個電影是他送給女兒的禮物。
2003年,李連杰在美國經紀人那里看到一個叫《美猴王》的電影劇本。
作者是寫過《沙漠騎兵》的約翰·福斯科,一個會打太極拳的功夫迷。每天晚上,他都會給自己兒子講一段故事。后來他把故事講給了制片人凱希·席佛,后者一聽,馬上請他寫成了劇本,請動畫片《獅子王》的導演羅伯·明可夫執導。
李連杰看了劇本,感覺很不理想:“孫悟空和唐僧,打完少林寺打兵馬俑,稀里嘩啦什么都打,唐僧后來沒事從寺院出來,又打到敦煌去了。這完全是一個美國人的想象,在東方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兩個星期后,導演和編劇飛到香港跟李連杰討論修改劇本。李連杰建議故事從一個美國小男孩的夢開始:他身體瘦弱總被別人欺負,夢里他在唐人街找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去東方拯救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他在不同時空里遇見了白發魔女、醉拳大師、玉皇大帝、美猴王、八仙,發生了許多曲折離奇的故事——其實也是稀里嘩啦地亂打。“中國是有神話的地方,西方沒有。西方人可以接受超人、蝙蝠俠,不能接受一個猴子這么厲害。但因為是男孩的夢,就可以成立,外國人能理解,中國人也能接受。”李連杰這樣解釋自己的提議。
福斯科只關心李連杰和成龍是否一起來打,于是爽快地接受了李連杰的意見。既然是做夢,可以亂來,大家歡天喜地地把自己喜歡的功夫人物,統統搬到了劇本里。
福斯科11歲的兒子是第一個不滿意的:“怎么能讓李連杰和成龍那么晚才開打?他們必須一開始就打!”這也是美國制片方的意見。
李連杰+成龍,《美猴王》變《功夫之王》?!豆Ψ蛑酢吩诿绹?151家影院同時上映,創造了華語電影放映記錄。
請尊重動作演員
李連杰:我和成龍準備了3次合作。15年前我們在香港就計劃要合作拍電影,但劇本不成熟;后來我們到了好萊塢,8年前再次談合作,沒人出錢也沒拍成;3年前,凱希·席佛知道我要給女兒拍部家庭電影的時候,他就來勸我和成龍合作。
成龍:我跟李連杰認識有20年了,那時他拍《少林寺》到香港宣傳。當時內地剛剛改革開放,他們不敢輕易溜出來,因為香港是資產階級社會。晚上我偷偷開車到他住的賓館接他,我們開著車找到一個小店,一直聊天到天亮,又把他偷偷送回賓館。
我第一天在片場見李連杰的時候,覺得好像昨天剛剛拍完戲。
我們第一次打的時候,好像跳舞找到合適的舞伴。八爺(袁和平)每場戲的動作設計一出來就叫我們去看,看完以后我們就打一遍。我們就打起來了,八爺在旁邊讓我們再來一次。我問為什么,他說“你們兩個打得太快了”。
李連杰:其實有點像打乒乓球。不是職業球手,你的發球他接不住,你就得換一個簡單點的發球。跟成龍打,你一發球他就接到了,他給你一個近臺快攻,你就只能近臺快攻去防了。有時候他說,你打慢一點,我說:“不是我打得快,你慢我才能慢,要一起慢才可以。”
成龍:他重手一點,我也重手一點。兩天以后,我穿了個長袖衣服把那些青紫的東西擋起來。后來在片場看到他身上也有紫痕,我也就不用擋了。
李連杰是正統武術出身,拿了那么多冠軍;我像雜糧一樣,什么都會,翻跟斗也行,北派南派也可以,但是是半桶水。30年前,我還有這種要把他打敗的想法,今天已經沒有了。
我看見他拿金像獎影帝很開心,不要老是梁朝偉拿嘛,給我們動作演員一個希望,我們也可以拿奧斯卡。
李連杰:小時候做運動員,每天做夢都是拿冠軍,拍《投名狀》的時候,反而沒想過去拿獎。。我那天站在領獎臺上,沒有什么可講。這么多年來,我拿了這個獎,是有代表意義的,給動作演員一個機會,行業更加尊重動作演員,我們拍電影也可以演好戲。
怎么老拍美國片?
李連杰:如果《功夫之王》能夠得到全球觀眾的認可,那我們希望很快把15年前的故事拿出來拍。這幾年中國電影票房一路增長。我希望通過這個電影,能帶來全世界更多的人到中國來拍電影。
其實我和成龍大哥之間已經沒什么好比的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有更多有創意的故事,更多的動作電影,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
成龍:美國公司很早就對《功夫之王》做了市場調查,分數很高,我比較擔心國內。就像《尖峰時刻》在美國一定大賣,在香港一定不賣,他們不喜歡我們的對白。所以我拍美國片,就給美國觀眾看;回到國內,我就馬上要拍《寶貝計劃》、《神話》來填補這個空缺。不然的話,觀眾就會說,“你怎么老是拍美國片?”
李連杰:其實,西方人看東方文化,經常把意思搞錯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一個夢。如果這個電影成功,我們很容易把日本、韓國、印度的高手,帶到孫悟空世界里,兩人繼續神仙不死,一個夢想可以創造很多世界。
成龍:美國人也拍一些中國文化,其實他們是開玩笑,但我們覺得是在丑化我們,這其實是因為大家彼此不了解對方的文化。所以最和平的途徑就是奧林匹克,這上面根本就沒有文化的分別,跑步就是跑步,跨欄就是跨欄,只有通過奧林匹克可以令這個世界和平。
李連杰:其實人類有不同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你強迫我每天用刀叉吃飯,我不習慣,要強迫外國人用筷子吃飯,也不行。我們劇組,有意大利籍、澳洲籍、美國籍、亞洲籍的,大家要拍一部電影,就要彼此尊重,不能強迫任何一方。
成龍:這次在美國接受訪問,很多記者跟我講,他們看完這部戲很興奮,他們知道《西游記》的故事,也知道“醉八仙”的傳說,他們會帶兒子女兒去看電影,學功夫。
通過這部電影,我相信會令更多外國人了解我們中國的電影,我知道今年已經有9部外國片要來中國取材,以后我相信有更多好電影來中國。
就像我們這部戲的導演明可夫,他已經到北京來買了房子,他老婆也是中國人,如果有更多的導演來拍“梁山伯”、拍“水滸”,我們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