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尋人:讓迷失的老人走在回家路上
據非官方機構估計,我國近些年來每年走失的老人不下30萬名,其中,每天有超過800名老人迷失在鋼筋混凝土鑄就的城市森林里。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丁捷
2016年1月22日,北京紅十字藍天救援隊三十余人在香山公園集結,寒風中開始巡山、搜救走失的老人趙明啟。
據非官方機構估計,我國近些年來每年走失的老人不下30萬名,其中,每天有超過800名老人迷失在鋼筋混凝土鑄就的城市森林里。
無論是調動全城力量來搜救,還是依靠互聯網技術算法尋人,能找到的畢竟都是少數。每一個有老人走失的家庭因此少了一份快樂,多了幾許思念。
在過去的3個月里,65歲、患有中度老年癡呆的盧玲走失了兩次。
最近一次走失是在2016年8月3日下午1時許,地點是北京市朝陽門附近的區域。當時,盧玲在老伴的陪同下出門散步。途中老伴到一家藥店買藥,一轉身,盧玲在街頭就不見了。
上次走失發生在三個月前。盧玲老人走失后,全家人出動,報警、貼尋人啟事、在朋友圈轉發尋人消息,整整折騰了三天,最終被北京市房山區一熱心巡山員發現。
根據2015年北京市衛計委公布的數據,在北京,像盧玲這樣的老年癡呆患者有15萬-20萬人。老人走失也是全球公益組織關注的主要議題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患老年癡呆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據2015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該病俗稱老年性癡呆。
2012年美學者Robert·J和 Koester·M對美國弗吉尼亞州87例走失10年以上的老年性癡呆患者進行調查發現,30%的患者在走失后經歷了各種事故,其中主要事故為跌倒;而老年癡呆患者走失后的死亡發生率高達27%,凍傷、脫水、溺死是這個群體因走失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一個老人走失的背后,刺痛的是整個社會敏感的神經。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民間組織都在想辦法鋪平迷失老人回家的路?;ヂ摼W科技也紛紛加入了尋找走失老人的公益活動中,例如,臺灣老人福利聯盟、畢嘉士基金會和電信業者合作開發“NFC防走失智慧手環”,協尋人只要透過移動式裝置感應手環,經GPS定位,就可立即完成通報。目前,今日頭條也專門成立了尋人公益項目組,通過彈窗技術幫助迷失老人回家。
找回來只能靠運氣
2016年春節期間,有兩個尋找老人的故事在輿論場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一個發生在浙江省蘭溪市,主導這場尋人工作的是蘭溪市政府。他們動員了上千人去尋找一名叫陸獻愚的走失老人。2月17日,當大家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時,79歲、患有老年癡呆的陸獻愚卻在當天下午外出后未歸。
當天陸家人發動所有親朋好友,四處尋找。次日,他們還通過微信群和張貼告示等方式借助社會力量幫助。
此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后來蘭溪市政府機關也開始介入。最終,老人在走失68個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