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教改風波調查 辭職教科局長:沒想到阻力這么大
“在當前形勢下,縣委叫停全縣教學改革,我想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作為黨員,我舉雙手贊成?!痹谵o職信里,郝金倫仍然堅信他自己推行的教改,“成績擺在那兒”。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于莎莎
2014年涿鹿縣教改開始后,涿鹿中學成為一個重要的試驗田,郝金倫每天都要到這里巡查一遍。
家長們的質疑集中在“三疑三探”大幅縮減了教師講課時長,這將對考試成績產生致命打擊。“這些家長就認為一堂課老師從頭講到尾,他花的錢就值了,多講一分鐘他就賺了。”
2016年涿鹿中學的高考成績呈現爆發式增長,郝金倫將其歸結為“三疑三探”教法的成效。“同樣的老師,不同的教法,如果不是‘三疑三探’,我找不出其他原因。”
“在當前形勢下,縣委叫停全縣教學改革,我想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作為黨員,我舉雙手贊成。”在辭職信里,郝金倫仍然堅信他自己推行的教改,“成績擺在那兒”。
一場推行于冀北小城涿鹿縣的教學改革,因其主導者縣教科局長郝金倫的辭職而變得全國聞名。
這場名為“三疑三探”的教學改革,發源于河南西峽縣,在當地大獲成功后被國內多所學校復制。2014年,“三疑三探”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實施。
改革一度在涿鹿教育系統掀起一陣學習熱潮,然而,越來越快的推進速度也引起一些一線教師的反思。涿鹿縣一位公立學校管理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推進越深入,對傳統教法的舍棄越徹底。”
學生家長們對教改則直接表達出了不滿,他們擔心孩子的成績受影響。兩年時間里,逐鹿縣教改遭遇過兩次大的反對浪潮,以及一次群體性事件。郝金倫也曾試圖改變輿論走勢,但他承認,“始終沒有辦法說服那些不愿意被說服的人”。
2016年7月5日,涿鹿縣委縣政府叫停了“三疑三探”改革,作為改革推動者的郝金倫,則于一周后辭職。8月初,南方周末記者實地探訪涿鹿縣,采訪該縣教育系統相關人士,并對話郝金倫本人,試圖勾勒出這場教改風波的真實面貌。
8月4日,《人民日報》針對涿鹿教改發表題為《樹人需百年,改革要耐心》的文章稱,“教育改革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要有足夠的耐心。”8月9日,涿鹿教科局一位副局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教科局短期內估計不會有大動作,以穩為主,先度過這次風波。”
“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減負增質”
涿鹿縣此次教改的直接動因是縣教科局局長的更換。
2013年8月,40歲的郝金倫調任縣教科局局長。郝金倫此前在鄉鎮工作,曾跟他共事過的一位干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郝金倫最初在團縣委任職,后下鄉鎮鍛煉。在鄉鎮任職期間,郝金倫以實干和倔強聞名,“有一次,他覺得上面一項政策不合理,就稱病休假了。”
郝金倫在鄉鎮的工作作風也延續到了教科局長任上。上任不久,他就發現涿鹿中小學教育方法存在弊端,“教改課改搞了那么多年,但教學實際上還是以‘滿堂灌’、‘題海戰術’為主。”郝金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學生學得那么苦,老師教得那么累,考試成績還那么差,一年全縣的公立中學考上一本的就二三十人。”
郝金倫想尋找一種既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又能顯著提高考試成績的教學方法,河南省西峽縣第一高級中學的“三疑三探”課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