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輩那兒“偷”故事 80后張悅然開始寫歷史
“為什么只過了十多年,我們就變得如此疲憊?”出生于1982年的作家張悅然不解。她說的是和她年齡相仿的80后?!耙环矫?,在精神上還沒有完全長大成人。另一方面,肉身已經疲憊不堪,有一種中年人的狀態?!?/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曉婷 楊嘉敏 實習生 鄭嘉慧 吳惠明
張悅然新作《繭》
“為什么只過了十多年,我們就變得如此疲憊?”出生于1982年的作家張悅然不解。她說的是和她年齡相仿的80后。“一方面,在精神上還沒有完全長大成人。另一方面,肉身已經疲憊不堪,有一種中年人的狀態。”
以韓寒的《三重門》為標志,80后作家在2000年左右進入市場,2004年大規模進入文壇。
那時,“韓寒、春樹等作家作品還會批評一些社會現象?,F在,尖銳的青春文學已經找不到了。”而三十來歲、本應富有朝氣的80后,“好像失去了好奇心和斗志”。
很多80后作家已經不再寫作。張悅然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任講師,開設小說鑒賞、創意寫作等課。
在張悅然眼中,80后更在意個人的世界,對外界“有一種漠然和不關心”。她的小說一度也如此。
張悅然正在將自己的小說《水仙已乘鯉魚去》改編成電影,還將親自執導。小說里,主人公璟是位作家,自幼遭到母親仇視:懷上她之后,母親產生了美貌逝去的危機感。璟11歲,奶奶、父親先后死于心臟病,母親改嫁。她愛上繼父,后來被母親送去寄宿學校。后來繼父又車禍身亡。在《人民文學》刊載時,張悅然在小說開篇有句引言:“我常常陷于無愛的恐慌中。”
2016年7月剛出版的《繭》,是張悅然的第四部長篇,主人公還是80后。書中也有灰色,人物也依然疏離、缺愛,但故事與社會、歷史的關系更緊密。她想通過寫這本具有“更大的主題”的小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