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洪仁輝上訴事件:大清閉關與澳門的機會
洪仁輝的上訴,使乾隆皇帝龍顏大怒,清朝由此出臺了第一個全面管制外國商人的章程,原來住在廣州的外國商人,只好搬到澳門居住,正在走下坡路的澳門,獲得了城市重新定位、經濟重新振作的生存機會,逐步成為東方的“蒙特卡羅”
責任編輯:劉小磊
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
洪仁輝的上訴,使乾隆皇帝龍顏大怒,清朝由此出臺了第一個全面管制外國商人的章程,原來住在廣州的外國商人,只好搬到澳門居住,正在走下坡路的澳門,獲得了城市重新定位、經濟重新振作的生存機會,逐步成為東方的“蒙特卡羅”
我先說一個十八世紀中葉的故事。
我們知道,很長時間以來,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著對華貿易。他們對廣州的商貿條件表示不滿,有意在中國的北方開辟新港。1755-1757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東印度公司多次派船北上,圖謀在離絲、茶產區更近的寧波等處開辟通商口岸。此舉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重視。為了阻止英人的北上,清朝提高了浙江的稅收,比廣東高出一倍,試圖以經濟手段讓英人放棄浙江而回到廣東。但是,清朝這么做的效果不明顯,仍有船只繼續北上寧波,進行交易。
在此情況下,乾隆皇帝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宣布關閉廣州以外所有的海上榷關,西方商人只許在廣州一口進行通商。此即是史上著名的“一口通商政策”。
然而,東印度公司對此并不順從,而是再次派其漢語翻譯洪仁輝(James Flink)率船北上,進行交涉。1759年6月13日,洪仁輝駕船從廣州北上,6月24日在舟山海面被清軍發現。舟山清軍得知洪仁輝的目的后,勸其南下廣東。6月27日,洪仁輝向南行駛至舟山群島的南端南韮山島后,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掛帆北上。7月18日,洪仁輝一行到達天津大沽。7月23日,直隸總督方觀承將此事件奏報乾隆帝,并附上了相關的文件。此事引發了一場大的風暴,乾隆皇帝大怒。
乾隆皇帝得到洪仁輝控狀,對英方的各種要求未予理睬,對英方控訴粵海關監督李永標貪腐行為的言辭特別關注。他派給事中朝銓從天津帶洪仁輝赴廣州,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